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坐拥高科技能力的缝制机械制造企业是否真的存在暴利问题?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日前亮出了自身鲜明的旗帜:远离暴利!
于是乎,人们所发出的最多疑问是:缝制设备企业即使有暴利,但对于更多没有多少利润的企业而言,也只是一小部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了高科技就应该有较高的利润!因而,甚至有人用“价格杀手”来形容、质疑目前和鹰科技的“远离暴利”这一市场策略。
作为媒体,在聚焦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鹰科技”)所倡导的“远离暴利”所带来影响的同时,一直积极进行着追踪报道。无论是对和鹰公司所倡导的“远离暴利”在行业同仁中引起的喝彩抑或质疑,进行必要的信息传达,这对审视“远离暴利”对于中国服装加工制造产业升级的积极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打出“远离暴利”这一旗帜的时间,恰好是上海CISMA2007开幕的前后。记者再次采访“和鹰科技”是在11月初,离CISMA2007的举办已过去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和鹰科技”又是如何对自己所持的“远离暴利”的理念进行实际操作和执行的?对于外界所持有的怀疑态度,“和鹰科技”又是如何看待的?今后和鹰又会拿出什么样的市场策略?面对各种疑问,和鹰科技董事长尹智勇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远离暴利”的正确解读
现阶段中国缝制机械市场普遍存在着非理性低价竞争和应收款问题,并以“低于成本价出售”、“零首付”、“三角债”等形式在行业市场中大行其道,这严重干扰了缝制机械市场健康、有秩、和谐地发展这一事实。面对如此顽疾,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压榨了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更是影响了缝制设备行业的整体利益。2007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缝制机械市场发展论坛”上,整个行业对此现象一致给予的观点是:如此恶劣的竞争手段,将会破坏整个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对此,论坛提出6条建议,明确将其视为不健康、不合理的竞争方式。
这一期间,正是“和鹰科技”从日本高鸟公司“蜕变”出来的时候,也是和鹰公司掌门人尹智勇开始独立思考一些问题的关键时刻。他被此次论坛的议题所触动,并开始考虑和鹰公司未来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开始考虑普通缝制机械在经历了这番波动之后,以科技含量著称的自动裁床是否就应该死抱着日本高鸟原有的利润空间不撒手?中国的服装业想求得发展,如果作为上游产业的缝制设备行业不给予应有的支持,那么,中国要想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显然就是一句空话。
据统计,中国服装业规模企业已经突破了12万家,而这12万家中,自动裁床在过去几年里的销量只有500多台;作为比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拥有服装企业约8000家左右,而自动裁床的拥有量也在七八千台之多;在日本,一个只有三四十个工人的服装厂里,一般都拥有一台甚至两台自动裁床。是中国的服装企业不懂得自动裁床的好处吗?显然不是。那么究竟为什么国内服装企业少人问津这种产品呢?原因很简单:太贵!据尹智勇介绍:“早在三四年前,一台自动裁床的价格,竟然高达250万元至300万元人民币之间。如此天价一般的设备,对于众多原本就已处于微利的服装企业,谁有这个能力购置?”
那么,暴利之说又从何而来?据介绍,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许多型号的自动裁床,在国外市场上也销售。以土耳其市场为例:同样型号的自动裁床设备,以中国与土耳其市场相比较,中国市场的价格竟然是国外市场的两倍以上;而在国外市场上,那些低于中国市场价格的自动裁床,已经是被人们公认“很有利润可赚”的公平价格;但到了中国市场,尽管这两年自动裁床的价格有所回落,却依然没有摆脱“高价”的樊篱。如此,“和鹰科技”提出的“远离暴利”,正是对这种人为抬高价格的反弹。且不说企业本身有什么企图可言,但至少在和鹰看来,可以被下游企业所接受,同时自身又可以获得必要的利润,如此双赢的市场结果,为什么不去争取?
打破垄断需要实际行动
和一开始所持的态度一样,尹智勇重申:和鹰公司提出的策略不是现阶段缝制机械市场中常见的恶性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中国缝制机械市场普遍出现的非理性低价竞争,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中同质化、低品质产品的供求关系出现相对饱和后所产生的后果。但自动裁床却相反。作为服装制造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缝前工艺设备及其流程中的自动裁床、拉布机等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缝前设备产品市场处于被全球几大品牌近乎垄断的局面,披上了带有“高端产品”色彩的外衣之后,其价格之高令普通的中国服装制造企业望而生畏。
这种一直以来被别人垄断的市场,我们企业又该做些什么?尹智勇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毋庸置疑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利润空间。但是在‘利润空间’之前加以‘合理’一词进行修饰显得很有必要。确切地说和鹰公司所持有的是‘追求合理的利润,远离暴利’的理念。”
这一番简短通俗的语言,是对“远离暴利”理念的通俗解释,同时也体现出“和鹰科技”对行业所持有的责任感和一腔热情。
“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企业不能仅仅关注赚钱。好的企业应该是建设和谐社会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积极参与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企业公民’。”在今年10月于苏州太湖之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成立一周年庆典上,一位集团的董事长曾这样评价了“合格的‘企业公民’”的标准。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协会商贸委主任胡淼海曾经在评价和鹰机电公司提出的“远离暴利”时指出:以“让中国的服装企业享受高科技成果”来作为和鹰公司“远离暴利”的理念的延伸非常合适。“远离暴利”是对中国本土服装加工制造产业新一轮升级的助力,体现出一个中国企业对民族产业的支持、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有鉴于此,尹智勇所提出的“‘合理’的利润空间,为中国本土服装加工制造产业的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俨然为其“远离暴利”的理念作出了更好的定义和更有力的支持。
去印度办展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至今,众多缝制机械企业始终没有放弃对国际市场发展变化的关注。据了解,以飞跃、宝石等为代表的国内缝机业骨干企业还曾一度把产品主要市场定位在海外。近年来,随着国内缝制机械市场转暖以及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国际市场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的出口是否将会止步不前呢?答案是否定的。
应该说,随着“十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大部分国内缝机企业在形成了一定规模以后,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了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此外,高速发展的印度服装产业需要大量先进的缝制设备作为支撑,而这与印度缝机业整体生产技术能力的相对落后形成了矛盾,这就为中国缝制机械企业拓展印度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条件。此时,中缝协组织、举办“印度展”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另外,海外办展是促进企业市场战略调整的需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长久以来,国内缝机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各地市场。而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压力,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经历产业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一些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国家,其纺织服装产业也不断崛起,随之也为世界缝制机械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产量占了世界总量70%以上的世界最大缝制机械生产国,中国缝机业将目光瞄准全世界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而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纺织服装生产国,拥有13亿人口的强劲消费能力,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等优势,自然成为了国内缝机企业集体开拓国际市场的首选。
打响“中国制造”品牌是拓市的关键
中缝协之所以分析认为印度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和良好的成长性,与印度服装业高速发展以及印度把服装加工业作为其国内支柱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有关。
据悉,从2004年开始,印度就已经开始计划在其北部和西部地区建立服装研发中心。
2007年初,有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服装出口促进局(AEPC)将在Guragaon建立一个研发中心,为服装工业提供必要的帮助。AEPC总秘书长K.K.Jalan在主持一个出口商大会时介绍,服装研发中心项目的计划已经完成,预计本财年的初步费用是8000万卢比。在2005~2006财政年度,AEPC在卢迪亚纳等不同地区的培训中心共培训了5500名技术工人,而其中大多数人已进入印度的服装公司和企业。Jalan说:“在接受培训人员中,大约40%是来自农村的女工,其中有些人可以接到两到三份工作邀请。”据了解,AEPC还计划在布班尼斯瓦、苏拉特和坎普尔城三个地区建立4个新的服装生产和研发中心。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欲瞄准全世界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企业应从提升国家品牌角度出发,打造“中国制造”整体品牌高度来认识印度展的举办。
近年来,国内缝机企业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如标准、中捷、杰克、飞跃、宝石、汇宝、方正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由于长期以来世界缝制机械市场被日本、德国的产品所占据,国内企业一时还难以对国际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目前竞争激烈、外商对行业信息了解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国制造”缝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影响力与现有的水平是不相称的,因此,中缝协一直在全行业中努力倡导,调集全行业的力量,以军团化、规模化的形式集体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从而顺应当前国际市场对于“国家品牌”的认可要求。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品牌打响了,受益的将是整个中国缝制机械行业。
目前,劳动力短缺,特别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短缺始终是印度服装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缝机企业已经具备了为服装企业培训技术工人的能力,当国内缝企以服务、技术培训和价廉物美的产品开拓印度市场时,不仅企业品牌效应会很快显现,而且“中国制造”的国家品牌形象也将随之得到提升。
而中缝协通过市场调研得知,由于印度本土没有大型机械制造商,这使印度服装企业依赖国内大经销商引进设备。印度大型经销商不仅掌握了各种进货渠道,能够经营多种品牌,而且具备一定的售后服务能力,所以进军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应选择好合作伙伴或者设立自己的办事处,品牌推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与印度经销商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分析,要带领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改变企业以往在海外市场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海外办展就成了必然选择。其根本目的不完全是赢得多少产品订单,而是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把“中国制造”的国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树立起来。何烨表示:“中缝协将印度定为中国缝机企业‘集团化’走出国门的第一站是符合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的,集行业之力,有利于在具有潜力的市场中打响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的长远战略,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印度市场前景广阔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杨晓京介绍,在过去10年里,经济自由化使印度的纺织服装行业在产品价格、质量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已经具备全球性竞争优势。
此外,印度在聚酯、人造纤维和原材料生产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原料供应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劳工法改革等也推动了印度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可以说印度纺织服装业已经做好了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准备。
但印度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印度相对落后的缝机制造业已经影响到其下游企业——服装生产企业的发展。
早在2007年1月,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调研组与印度服装协会进行了友好会面,针对“印度展”合作展开了磋商。经过双方积极磋商和多次互访,2007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2007)期间,中印双方代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与印度服装协会会长MehtaRahulNarendra在上海就印度展项目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国和印度同属东南亚经济圈,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合作的机会。就在印度举办缝制机械专业展来说,中印双方有很好的合作空间。
在亚洲,除了中国一直保持着纺织服装生产大国的优势外,印度、孟加拉、越南的纺织服装行业也迅速扩张。近几年,由于印度纺织服装市场急剧扩大,各种类型的缝制机械展览会随之兴起,每年在印度本土举办的缝制机械或与之相关的展览会也有不少,但由于规模不是很大,不是很专业,同时也很少能得到印度行业协会方面的正面支持,因此只能徘徊在专业与非专业展会之间。而中缝协此次与印度服装协会的合作更具有划时代意义。
据印度服装协会提供的最新信息显示,在2006年-2010年之间,印度服装产业在缝制机械引进方面将保持年增长23%的投资幅度,以确保服装行业实现更加快速完备的升级,因此,每年印度需要的缝制机械数量将会由2005到2006年度的70多万台,增加到2110到2011年度的200万台。
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缝机企业没有理由也无法置之不理。国产缝机产品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抗衡,要提升产品竞争力,树立“中国制造”国家品牌形象是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