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产服装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与发展,不少企业已完成原始积累,但与国内大型服装生产企业相比,无论在品牌形象、资本、人才及经营管理水平上依然有较大差距。宁波雅戈尔一年服装销售超过40亿,汉产年销售过亿的企业则不多。 喜从何来宏观方面:其一,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如市政府对服装制造的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其二,武汉的商业十分发达,给服装企业施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支持。同时零售业的全面放开使汉产服装可以零距离接触国际零售大鳄,如家乐福等,并通过其全球网络使汉产服装走向世界舞台。 其三,有一定的外部资源优势。武汉高校云集,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武汉科技学院、湖北工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培养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专业人才,武大、华中科技大学等可以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等。 微观方面:一是汉产女装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尤其是冬装的大衣,在全国范围有较强的竞争力。二是武汉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企业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武汉企业多采用低成本运作模式。三是汉产服装企业掌门人有较大变动,初始的创业者渐渐走向幕后,一些年富力强的企业决策者走上前台。现在一些老总在30-45岁之间,他们思维敏捷,善于学习和思考,为汉产服装带来新的气息与发展思维。 隐忧重重其一,武汉服装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缺乏整体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资源和条件是有局限的,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武汉服装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市场定位、经营模式趋同,竞争比较集中。全市1600多家服装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女装上,而且基本上以中老年女性服装为主,男装相对薄弱,针织内衣品牌也较少,而牛仔休闲、羊绒羊毛衫几乎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武汉服装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工业体系,缺乏规模大、档次高的面、辅料和饰品市场,企业原料绝大部分要从外地采购,一方面大大增加采购和库存成本,另一方面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及时和准确。 其二,企业发展缺乏后劲,缺少核心竞争力。 武汉的服装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具有组织形式、运营机制灵活等优势。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也不断增加,企业家面临的事务与决策也大大增加,单纯依靠企业家个人的经验和智慧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需要管理机制创新和人才战略,而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计创新,优秀设计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汉产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些企业甚至只有打版师,没有设计师。与此同时,资本同样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的资本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积累,缺少资本市场的支持。 其三,品牌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空间不断降低。 目前在全国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汉产服装品牌不多,大多数企业仍然以生产为导向,专注于生产和销售,对于品牌的设计、包装和推广投入不够,更没有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从深度和广度上与社会公众缺少积极的沟通,从而使消费者对汉产品牌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品牌更新过快,这损失了很多无形资产。而品牌的建设和维护需要长期积累与发展的。导致武汉服装业利润下降的因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品牌附加值不高,企业往往陷入低层次竞争,过度的价格竞争使汉产服装整体形象受到损害,企业利润也继而减少,持续发展则难以为继,汉产服装做大做强,除了做好市场细分,市场定位,拓宽销售渠道,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之外,还应把品牌建设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 品牌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发展之源。拥有一个著名品牌,意味着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市场份额。服装是鲜活商品,更新快,需求变化快。新时尚、新技术、新款式、新管理这些都是无止境的,是动态的。因此企业应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 同时商业要支持、扶持、帮助汉产品牌,这也是实现双赢的好事。商业发展离不开工业支持,工商企业要建立新型关系,实现金伙伴关系。新形式下,流通可以引导工业,信息反馈更为重要,商业要提供市场信息和支撑服务,适当降低进场费、扣点、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多做些具体帮助和扶持。多与厂方协商,相互关照,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