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有六件驰名商标占全国五分之一 要说服装,山东算是一个典型。单纯从数量来看,说是全国服装大省并不为过,但是就服装品牌名气而言,却不能算之全国的龙头老大。国家工商部门最近公布的26个国家级驰名商标中,其中山东服装有6个,继浙江、江苏之后而位居第三。 山东服装驰名商标骤然增多,是否意味着山东服装开始走向品牌大省?而一向以“贴牌服装”产量大省之称的山东真的要走自己的品牌之路,山东服装要告别“贴牌加工”吗?这些是众多服装从业者关注的。 山东服装骤然飘红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6件中国驰名商标中,山东服装界又有新成员,她们分别是“即发”和“雪驰”,这是继“仙霞”、“新郎”、“兰雁”、“耶莉娅”驰名服装商标之后的山东新秀。据了解,截至目前,山东服装业中共有6件中国驰名商标,占全国的1/5。 山东服装名牌“忽如一夜春风”,不得不令全国服装业同行刮目相看。驰名商标是怎么评出来的?评驰名商标又有什么客观标准呢?为此,记者专门求证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局。记者被告之肯定有客观标准,但这位负责人没说出具体有哪些标准,而是告诉记者可以到国家工商总局的官方网站查询。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记者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关于驰名商标评比的所谓客观标准。只是看到前不久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驰名商标研讨会的一则消息。当谈到“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评比有什么本质区别时,这位负责人自称不能解释清楚,只是肯定地说两者是不一样的。而记者随后又找了名牌产品目录发现,评比出来的“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却是不完全一致。 这些“驰名商品”市场表现又是如何呢?记者在有着泉城金街之称的泉城路上的商场,努力寻找这些“名服装”,却很难发现这些服装的身影。 那么山东的“服装名花”究竟落入谁家呢?在泉城路有名的贵和商场,高档的服装品牌中属于山东产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来自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商场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山东产的服装在这里不太好卖,款式设计明显滞后。 商场是这样,那么济南的服装批发市场又是怎样呢?接着,记者去了在济南段店和洛口两大服装市场转了转,发现这里的市场情况和在商场所见到的如出一辙,更多的业主表示,这里“走货”快的还是来自南方加工的服装。 市场表现如此冷淡,那么作为被评上“名牌?的山东服装企业又是反映如何呢?记者的调查简直出乎意料,一家服装企业的办公室人员对是否被评上“名牌”显得漠不关心,对怎样才能当好名牌的问题竟然置若罔闻,并声称公司负责人去南方考察,对具体归期和联系方式也是守口如瓶。而“兰雁”服装的有关负责人却明确向记者道出自己的苦衷,目前公司还很困难,对于打造名牌服装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其中的奥妙一概未能透露。 山东服装缺乏“精点” 山东服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口号响、市场冷”的局面呢?长期从事品牌服装营销的资深人士分析,山东所加工的服装正如山东酿造的白酒,只是量大而不精,加工技术和工艺都不是国内最先进的,更不用说要打造国际品牌了,尽管这几年山东服装加工受到过“海派”的熏陶。 但是,山东服装加工的数量的确很可观。资料显示,在韩国的服装市场有70%的服装是来自山东加工的。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的分析人士认为,在地理位置上讲,山东在生产加工对接韩国方面比广东、江苏、浙江三个服装大省更具有优越性,尤其在山东的胶东半岛有大量的西服、女装、各式内衣等出口到韩国、日本,其中不少是国外的服装大品牌委托山东加工后而返销回国的。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服装属于山东产而不是山东牌的服装格局。如韩国著名服装企业LG时装公司在山东、江苏等地生产出大量的名牌西装返销回国。 当然,山东服装行业协会认为,大量来自国外的“贴牌服装”也给山东服装业带来了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在面料处理和款式设计方面对国外服装有所借鉴。 “品牌丰收”尚难料定 尽管山东驰名服装商标的骤然增多,但是由于服装加工的“精点”贫乏而导致山东服装的市场总量并不十分乐观。换句话说,今后山东服装业要改变长期以来靠“贴牌”加工来做大服装数量的老路子,真正实现依靠自有的“名牌”抢市场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位多年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马经理分析,山东要想告别长期形成的“贴牌服装”历史,首要的一点是所加工的服装必须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其实,不管被评上什么样的服装“名牌”,最关键的是看你的服装是否具备三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能否具备深厚的企业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二是能否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占有率;三是服装的品牌能否让消费者广泛知晓并持续喜爱。因此,从这些方面考虑,“贴牌服装”目前来看还有很大的必要性。 而多年从事服装设计的韩女士则认为:“山东服装的出路,当务之急要做的是从贴牌加工转向创出自主品牌,力争直接到国内乃至国际服装市场中拼抢。”并且分析说,无论是从款式设计和做工精细方面比较,山东服装与南方服装还是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款式流行方面山东服装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慢半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