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市场 > 正文
女装向“后制造业”发展不容缓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市场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石油价格在涨,粮、蛋、油价在涨,水电等价也在涨……在一片涨声中,服装企业特别是女装企业却苦不堪言:虽然企业劳动力成本直升、生产成本直升,却不得不跟着商场进行无休无止的打折让利促销、不得不忍受国外客商的利润压榨。都说女装是暴利行业,那么,到底是谁夺走了女装的获利空间?

  一、女装发展突飞猛进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7月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63.2亿件,同比增长13.7%,其中梭织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2.1%。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8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零售额为276.9亿元,同比增长22.9%。据海关统计,1-8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8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182.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16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7%。以上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服装业虽然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受到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和企业有不稳定态势出现,但我国服装生产总体上仍保持着增长形势。

  女装业的发展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基本同步。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8月全国10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女装4299万件,同比增长16.5%。据海关统计,1-8月在我国出口的梭织服装中,14种主要女装产品的数量为28.9亿件,同比增长13%,出口金额为9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14种主要女装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梭织服装及附件的51.2%。在出口的女装产品中女式长裤出口额26.7亿美元、女大衣14.6亿美元,这两种产品出口额占14种主要女装产品的44.1%。

  我国女装发展至今,纵向比较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国女装业产品质量不低,产品品种、花色、款式很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服装制造水平上赶上了国际水准。产业分布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每一个产业集聚地都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品类的特色比较集中,如杭州、深圳市的女装,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女装名镇”的广东省东莞虎门镇、“中国内衣名镇”广东南海市盐步区和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广东省潮洲市等。

  根据2003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的女装企业有黄石的“美岛”、深圳的“华丝”、杭州的“汇丽”、潮州的“名瑞”等4家。在与国际大牌、国际买家和国外客户的长期合作中,在按国际惯例进行的内销运作中,这些企业找到了自己稳定的利润来源,也培育出自有品牌的卓越定位和核心能力。

  二、品牌、质量制约女装发展上台阶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女装在设计与品牌的理念、在文化层面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从目前国内市场看,高端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从国际市场看,走出国门的国内品牌很少。“对企业来说,今天的发展只是难受,如果不提升品牌含量,明天就会更加痛苦!”在11月11日于广东虎门召开的2004年中国女装工作会议上,不少企业对此深表忧虑。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女装专业委员会的调查分析,目前女装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利润薄、稳定性不强,设计和品牌影响力差。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产业分布区域性强,品牌不稳定,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低。除内衣(主指文胸)产品外,女装产品生产的集中度一直较男装产品低。尽管品牌数量有极高的增长率,但区域性较强,缺乏领军品牌,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极高的女装品牌的占有率比男装低且品牌不稳定。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耀指出,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以前发展起来的“汉派”服装,之后在广东虎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迅速崛起的服装,不管哪个派,经过几年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区域特征依然非常明显。

  也许是对比了男装强势企业的规模和利润,一些专家和全国性行业组织曾经把“南北女装不过江”当作问题,进行过多角度的研讨,以期有更多的无区域品牌女装企业出现,并从规模经济中实现更多的利润,获得更稳定的持续发展。

  设计力量还显得相当薄弱。女装具有设计求新颖、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批量小、周期短、变化快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生产企业要有很强的设计力量。我国虽然已涌现出许多优秀设计师,但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女装业的供应结构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经营出口加工订单贸易;内销产品的贴牌加工;自有品牌生产,相当多的企业是靠出口加工订单贸易和贴牌生产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企业间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质检总局2004年对10个省、市的77家企业的77种女装产品的质量抽查情况来看,产品抽样合格率只有70%,产品标识不符、外观不合格、纤维强度差、色牢度差、起毛起球等问题普遍,百人以下企业的产品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百人以上企业。

  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工艺技术及设备较落后、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生产高档产品的面料尚需进口等问题。

  三、女装向“后制造业”发展刻不容缓

  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王曾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女装发展有几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一是盈利空间在缩小。我国服装出口价格连续6年持续下跌,直到去年底才开始有所回升,而这一回升是在生产成本上升、商务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下出现的,可以说服装出口的高增长是以数量快速增长、利润持续走低的高消耗为代价的,这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在石油、粮蛋油、水泥等都在涨价的形势下,服装低价走势值得好好研究。

  二是亏损和濒临亏损的企业有所增加,占行业总数的20%左右。行业繁荣与亏损企业增多并存,值得关注。

  三是女装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堪忧。名牌产品的模仿、抄袭、假冒伪劣现象相当严重。举行展会、博览会要设法律事务处,区别于原来的法律顾问处,我们要开始处理这些法律纠纷了,有些产品就出现被迫撤摊的情况。

  四是以折扣、返券、返现为主要形式的商战愈演愈烈,从季节性打折到全年打折,从季节后打折到新款上市同时打折,从返券打折到返现打折,企业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参加商场促销活动,似乎是陷入被利益盘剥、精神折磨、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痛苦深渊。

  五是出口受制,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比如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升级战,2003年4月,美国商务部制定有关申请设立“特别保障措施”的受理程序;2003年11月17日,美国决定对中国产针织布、胸罩和袍服三类产品实施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2004年6月28日,美纺织业界向美商务部提出了要求从中国进口的袜子产品运用242段采取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的申请……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在美国大选前几乎成为政治问题。现在欧盟亦将紧随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进行限制。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等参加2004年中国女装工作会议的一些代表表示,这些是女装行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我们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寻找对策。后配额时代给我国服装业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国际贸易保护的大棒会频频举起;CEPA实施进入新一年,零关税商场在内地会越来越多;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等等,这些因素对多变、短周期的女装更是严峻的考验。

  目前,市场已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已开始向中国市场渗透。不少香港品牌看好内地女装市场,如香港鳄鱼恤改变以往着力发展男装系列的做法,今年推出女装系列,主攻内地市场。韩国、日本和欧洲品牌也纷纷盯住了我国7亿人口的庞大女装市场。

  王曾敬认为,应对这一多变的市场形势,目前女装行业应着重四个转变:

  首先,努力从“制造业”时代向“后制造业”时代发展。制造业是基本的生产力,但并非全部的生产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后制造业时代,他们重开发、重设计、重市场、重品牌。我们不能不制造,应该有制造业,但也应该有制造业之后的东西,是后制造业夺走了女装的获利空间。

  其次,要从跟进型向创新型发展。女装企业大多从引进、模仿起家,这是发挥后发效应的基础,但是必须有所变化,长期跟进不是出路,必须不断创新。目前女装跟进的痕迹太深,要在形成高知识比重的结构和机制上多下功夫。

  第三,从常态型向生态型发展。目前服装生产企业大多是高能耗、高排污、高噪音、纤维难回收的,能否考虑做到把纺织纤维像纸张那样脱墨回收,诸如此类,摆脱成为扶困济贫物质的狭窄出路。

  最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发展。主要是在企业营销模式、产业构成、治理结构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以变应变、以变治变。 

来源:中国纺织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