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出口的服装有自己品牌的尚不足10%,大都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中国制造”实际上是给国外名牌打工。生产能力很强、利润回报不高成了“中国制造”的怪圈。据首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披露,中国彩电出口世界第一,然而,即使是长虹、TCL、康佳这样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出口却有89%要贴上国外的牌子,只有11%贴自己的牌子,因为贴别人的牌子才可以更顺利地进入欧美市场。
所以,尽管中国的GDP已经排在世界第七,中国的出口额排在世界第三,但在世界著名品牌评测排名前100个品牌中,却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曾有专家预算,贴牌生产(OEM)让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
据专家分析,造成中国品牌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实力不足。“中国制造”近年发展很快,但是绝大部分来自技术引进。这些引进的技术,有少部分被消化和吸收,成为自主创新的基础,但更多的情况是企业形成技术依赖,开发能力不足。据了解,我国彩电生产原件大部分来自进口。另外,创造品牌的意识不强。很多厂商缺乏品牌经营的能力和意识,习惯于下游加工,满足于挣“汗水钱”。企业间的竞争也都在价格和低水平竞争层面。品牌经营只停留在“傍洋品牌”上,争相“换标”,眼里只有短期效益。设计出的产品更是模仿、从属的多,创新的少。
其实,“中国创造”的发展前景极为看好。事实上,很多国际品牌制造商看中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在他们眼中,中国的技术同样吸引他们。一位顶级时装品牌的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国的服装生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达到了顶级品牌商的要求。国际奢侈品管理咨询公司总裁麦禧德曾预言,20年后在巴黎一定会看到中国的奢侈品品牌,他说,关键是中国必须打造一个国际品牌,因为一个顶级的奢侈品品牌必须是一个享誉国际的品牌。
用品牌助力“中国创造”,已成为各界共识。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0年,争取有40%以上的出口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意见》说,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出口名牌,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北大商学网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志毅认为,中国品牌的提升应该从注重产品质量、注重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形象、提升公司形象、提升企业家形象、强化品牌资产、强化品牌宣传等7方面开展。他说,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制造”企业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但低价格并不一定是低质量。中国品牌最终要走向优质高价。国际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认为,市场和并购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两个重要元素。首先是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是全球市场。他建议,中国制造业应该走出去,购买、并购那些国际品牌,包括它们的技术。他说,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缩短“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