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月份,美国擅自启动对我国七种纺织品限制措施,数量限制将持续到今年12月31日;同时,欧盟也提出要对我国纺织品设限,虽然在最后的时刻中欧经过艰难磋商达成了一致:欧盟放弃了设限决定,而中国也做出了将主要的十类商品增幅限制在8%至12.5%的让步。但对许多企业,特别是抱着配额取消后大干一场的企业来说,经此动荡后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市场更感束手无策。本欲借配额取消在国内无数纺织企业的白热竞争中松口气的河北企业再次陷入“苦战”。
“最后一分钟协议”重修“后配额时代”
“出口形势变化太快,我们还是要先稳固我们传统优势产品,生产制服和团体服装。”不久前刚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廊坊明美服装公司总经理刘晓东告诉记者,“看形势明朗后再开拓海外市场。”
这是一家有员工200多名,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的服装公司。尽管一直做内销产品,但老板刘晓东从来没忘了出口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一直是他的心愿。他甚至还专门为生产出口产品预留了两条生产线。
但市场变幻莫测。刚刚拿到进出口权,形势就急转直下,取消的配额,又通过谈判重新设立———虽然在最后的时刻中欧经过艰难磋商达成了一致,欧盟放弃了设限决定,而中国也做出了将主要的十类商品增幅限制在8%至12.5%的让步,但许多企业,特别是抱着配额取消后大干一场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这让没有多少海外市场开拓经验的刘晓东,不得不暂时放弃开拓海外市场,继续稳固防守企业主要业务———制服。
自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许多服装企业遭受着由欣喜到冷静的考虑。鸣鹿服装有限公司是河北省的“中国名牌”企业,也是我国最早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服装企业,服装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多个海外市场。但配额取消后这段时间,企业并没有因此赚得更丰厚的利润。鸣鹿公司的董事长吴研田告诉记者,“大伙儿一窝蜂似的都挤向欧美市场,竞相压价谁都得不到好处。买方市场,人家说了算。”
除了国内出口企业之间彼此各怀心事的竞争外,欧美海关则更令出口企业头痛。“服装订单尽量都在上半年完成出口,别赶到下半年。”吴研田无奈地说,“到了下半年,往往对方海关会以种种理由不让进关,那时成千上万件服装就都成了垃圾。”
攘“外”与安“内”
山东省服装协会秘书长万进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服装行业年会上说,“2004年山东服装产量是13亿件,全国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山东占了13家,利润总额百强企业中有10家。”
河北年生产能力达10亿件,但全国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仅有4家,利润总额百强企业只有2(3502工厂和雪驰公司,其中雪驰跨河北、山东两省)家。数字背后蕴含的是产业发展“大而不强”的巨大差距。
“河北有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4000余家,从业职工约8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服装大省。”河北服装行业协会刘连红会长说,“但是,由于低门槛的产业特点和历史原因,河北省服装企业多属于粗放经营,家族管理模式,这严重羁绊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成了我省90%以上的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业务。分布在城镇和城乡结合部的中小企业,既没有现代化的厂房、设备,又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人才,生产仍处在低水平延伸,处在他人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这种现状,让刘连红忧虑重重。
“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服装企业不但要避免国内同行间的无序竞争,还要迎接‘洋枪洋炮’的挑战。这使在国内竞争中本就不占优势,主要靠加工维持的河北服装企业面临生死挑战。”
赚1美元还是4美元
“出口市场形势虽然变化剧烈,但我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河北奔亚服装公司何有刚经理的话让人欣喜。
奔亚服装公司的服装出口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市场稳步扩大,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并没有怎么影响他们业务。对此,何有刚经理说出他们的秘密,“我们合作对象都是很有实力的国外大公司,而且出口产品主要采取FOB(离岸价)结算。”
奔亚直接和有实力的国外客户合作,减少了中间环节,自主掌握客户资源,避免受制于人。另外,采用离岸价结算,又可以免去进口国海关的刁难和运输风险。奔亚能够避免国际贸易争端风雨侵袭,得益于此。
同样面对服装出口壁垒,不同企业采取的解决办法不尽相同。鸣鹿服装公司采取拓宽出口市场的办法。目前,一些非配额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已经成为鸣鹿服装开辟的“第二战场”。河北世纪服装公司则加大了对日本、韩国的出口量,以减少政策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但是这些办法都不能根本解决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刘连红认为,在配额限制下,只有提高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一件服装如果产生4美元的利润,现在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争夺其中的1美元加工费,剩下的3美元都让人家赚去了。”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出口还是不出口?已经不是刘晓东眼下面临的首要问题,更大的压力来自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
收缩时装业务,扩大团体服装,这是刘晓东已经着手在做的事情。“时装对把握流行的要求比较高,风险比较大”,“小企业根本养不起好的设计师”,而“团体服装客户更看重的是质量、成本和按客户要求定制”。这些正是刘晓东的公司所擅长的。
对于身处“战场”的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都只是满足“温饱”之后的事。“技术创新、打造名牌”,在刘晓东眼里是实实在在的难题,1998年就注册了“明美”商标的刘晓东很清楚品牌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呢?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陈明说,“联营的方式不失为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的好办法。”据了解,在温州,夏蒙服装公司和意大利品牌结合,报喜鸟和意大利另外一个品牌合作。现在他们的加工费都很高,加工一套西装70—90欧元。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国际品牌实行本地化生产,把国际品牌所有的生产权、营销权,像特许经营一样,以降低自己培育知名品牌的成本。
而在山东,创立一个省名牌奖励资金100万,国家名牌200万。万进说,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各级部门对服装行业企业的重视程度。
“政府还积极为企业创造各种机会。”万进透露,今年8月份,凡是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以上的产品(其中也有服装)要搞一个“山东省名牌万里行”活动,计划从济南经西安、兰州,最后到乌鲁木齐。“这对企业创名牌也是一个重要举措,报名企业非常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