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的出现几乎彻底改变了服装业运作的固有模式:20世纪前半以来,夏奈尔等大小时装设计师的卓越努力—比如所谓批量生产的高级成衣和平民化的时尚概念—算是把时装拉下了神坛。但是,当人们获得了平等消费时装的权利并习以为常之后,却发现除了时装以外他们还需要点儿别的衣服:这种愿望如此之强烈,以至于80年代开始服装休闲风开始席卷全球。
可是当时的服装业(至少是美国服装业)沉浸于“时装革命”的成功感觉太深了,服装设计师—时装发布会—为了变而变的什么设计理念—多层分销缓慢周转,这样一种也许高档时装都不一定适应的行业圣经,根本满足不了消费者们的新需要。于是当然,SPA的开山鼻祖美国GAP就借机蹿了出来,并且一鸣惊人,红到发紫。
80年代末90年代初,GAP在美国本土和海外市场的巨大成功得益于GAP式SPA的如下创新:从生产到零售的全盘控制,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以及零售商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GAP式的SPA零售模式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现代SCM 供应链管理) 即起源于此(当然不仅仅限于GAP一家)。伴随着GAP在美国本土及海外市场上的成功,SPA这种制造-零售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从而催生了更多的优秀SPA:
比如90年代前半日本的UNIQLO(中文名 优衣库),和90年代中后期西班牙的ZARA,等等。如果说80年代的SPA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服装零售模式的创新,所以多被服装零售企业所采用的话,现代SPA则更多地被认为是SCM管理在服装产业里的一种运用,换句话说,是一种服装事业运营战略:这意味着SPA不在仅仅是服装零售企业的专利,批发企业或者制造企业同样适用(比如西班牙ZARA,本身就拥有庞大的制造能力)。
所以诸位可以看到,SPA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进步进化的过程,所以我一听到有人大喊“狼来了”就不由得要问:“究竟,是那只狼要来了?它如何长相?体格如何?是单干还是凑伙?…”唉!警觉是好事,可总有些人分不出狗狗和狼来…
但是不管是20年前还是今天的SPA,其本质都一样:服装业里的“食肉动物”。
二.中国服装业:要么发狠学会吃肉,要么拿自己喂狼
国内业界对SPA的关心主要可分为两类:我们可不以成为“狠角色”?还有,这帮国际级的“狠角色”几时过来对付我们?前面的问题不用多说,国内不少企业早就揭起SPA的大旗踏上了漫漫征途;相比较而言,眼下倒是对于国外SPA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的关心更多一些。
国际知名SPA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并没有真正开始。举例来说,UNIQLO早在2002年就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UNIQLO上海店的价格不比其在东京原宿的价格低多少,店铺扩张的速度比蜗牛还慢;ZARA去年就开始预备进入中国,但据说不排除采取特许经营放牌子给别人做;HONEYS更滑稽,“具体的计划尚未列入议事日程”。
显然,国际知名SPA谨慎进入中国市场,不是因为出于什么怜悯,SPA这样的“食肉动物”可没有什么菩萨心肠;更不是因为看不上中国市场,4000多亿人民币的衣着品市场规模(2003年)想想也要流口水;当然也不是因为国内的SPA或者别的企业的雄厚实力,2003年,雅戈尔集团虽然服装主营业务不过18.87亿元,但是却力主多元经营,创造了整体销售收入已经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骄人业绩,不过倘若与同期UNIQLO的3017.51亿日元(约合226.3亿人民币)相比则仍然尚有小小差距:虽然UNIQLO基本上不做房地产也不炒股,就只会做做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