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像蔡女士这样的老年人已不在少数,有些中老年人认为进商场添置新衣是年轻人的事,而他们往往选择找个熟悉的裁缝量身订做。湖边社区一位六旬的吴老太说:“商家只会赚女人和小孩子的钱。市区儿童商品专卖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专门买老年人服饰的商店不多。”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老年人消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我市却被商家忽视。大型商场很难找到老年专柜,在大仑街、群英中路等虽然有些店里有兼售中老年服饰,但偏偏品种少,样式陈旧。市场上现有的老年人服装大多品牌杂乱、做工粗糙、品质低劣的服装除了羊毛衫、茄克外,很难找到如休闲装等适合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的外套。
商家:老年人服饰生意难做
华昌巷有一家批发兼零售中老年服饰的店面,店老板范辉告诉记者,老年人习惯于购买中、低档服装专柜的服装。该店的客户相对较稳定,大部分是泉州、晋江及厦门等地的批发户。由于老年人的特殊体型、陈旧的消费观念和老年服装的超长周期,他们的消费在主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他们选购的标准首先是看价格,其次是看质量,最后是色彩和款式。
群英北路中信时装商场女装销售部的一管理人员说,传统观点认为色彩暗淡、款式老旧、质地粗糙的服装就是老年服装,事实上,现在商场的陈列已经淡化了老年服装的概念。
大仑街中段一老年服饰店的老陈称,他原先在侨乡商业城开老年人服装专卖店,但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后才改在大仑街开批发兼零售老年服装的店。他说,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购物行为过于理智。老年服装在部分商场的消失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消费制约着市场,市场又决定着企业的生产,一环套一环。
厂家:难于开发新产品
金相路一家专门生产中老年服饰老总吴辉先生认为:老年服装这个名称现在几乎不用了,现代服装是按照穿着的场合来分类的,我们在给服装分类时是按穿着用途来分的,一般分为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等。老年人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一般在50岁以上,他们不属于服装消费的主流。相比职业装、西服、休闲、运动类服饰而言,老年服装时尚周期长、单一型号的产品无需批量生产,具有相对的市场稳定性,但企业对生产老年人服装很难把握,一是老年人对服装没有研究,不懂穿着品位,他们消费观念陈旧,一味贪图便宜,对品牌、流行趋势、款式不加细究;二是老年人属于非主流消费人群,往往体型特殊,一个货号的产品需求量有限,不能形成批量生产,生产、设计成本较高,老年服装对厂家没有吸引力,因而曾经以生产老年服装为主的企业往往是在市场压力下转型生产适合年轻人穿着的各类服装。
目前,我市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而高龄老人中,女性占的比例高于男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晚年生活质量,追求品位、时尚将成为新的主题,老年人的衣着消费将朝着时尚、品位、高质、休闲等多元化趋势发展,由传统节俭满足御寒保暖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变成为对穿着审美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老年服装的企业将有利可图。很少商家看到老年人群体中隐藏的巨大商机,老人群体消费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创老年人服装品牌,在细分市场中做大做强。有关人士分析,老年群体的购买力并不差,老年服装市场蕴含了无限广阔的商机,商家、厂家要想得到这么一块“大蛋糕”,关键是商家们的思想观念和市场观念必须转变,为老年朋友消费多提供选择空间。(记者兰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