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昨天,“国际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高层论坛”的开讲,正如那阵“渔阳鼙鼓”,为服装设计教学的象牙塔带来了一缕清风,也为杭州女装带来新的思考。走进论坛,可以看到一个穿梭其间的忙碌身影,她就是作为中国顶级服装设计师又担任着培养未来设计师责任的吴海燕。在忙碌的间隙里她还是对笔者充满热情地谈起服装和这座城市,眼神很诚恳。
提问:“国际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高层论坛”毫无疑问是讨论如何培养未来的设计师,你希望怎样去培养未来的服装设计师?
吴海燕:很长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服装设计教育的评价往往习惯于看培养了多少服装设计大师,但这恰恰是十分错误的。大师不是仅仅靠学校培养出来的,这正如没有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的婴儿。他要靠社会这个摇篮才能成长,成才。有人说杭州是艺术的摇篮,但中国美院这样的高等院校只是孕育摇篮里的婴儿的母亲。母亲需要怀胎十月一步一步地把这个婴儿带到人世间,她的作用是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的后备人才,引领人才长大的可能还是需要企业的平台。
服装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则应该是引领社会的需求。而中国美院这样的院校不仅仅是只满足于紧随时代的脚步,更多的是要学会怎样去思考和引领。这就要求我国的服装设计高等教育要有前瞻性。
中国以前是服装的加工产业基地,加工产业之后的发展阶段应该是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产业之后便是设计产业阶段,这也是今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方向。因此重视设计师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设计师不能做“空中楼阁”,因此审视脚下的每一步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前瞻性的同时也更应重视基础和继承。
提问:曾经一度,“杭派女装”相当走红,后来杭州各大女装品牌又纷纷避此称呼,这个概念化的称呼对杭州女装来讲重要吗?
吴海燕:我不太同意“杭派女装”这样的称呼。我们说服装设计是由人的生活方式带动的。人的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因此服装也是多元化的,不能仅仅局限在一种模式里。杭州有着自身的文化气息和脉搏,这是设计杭州服装的大背景所在,但这也只能是一个背景,不能放在前提的位置。
“杭派”这样的称呼是有局限的。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世界化的,时装也是国际化的。因此要让杭州的服装走得更远就不能背负上这样的局限。因此杭州的女装必须走出这样的称呼,才能走得更远。
提问:杭州有“女装之都”的称呼,服饰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组成,服饰对于这座城市也有了特殊意义,那么它是否也会反过来影响这座城市的品位?
吴海燕:目前杭州的女装业其实还是处于孩童时期,刚刚起步,因此对于城市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今后如果慢慢健康发展的话,好的服饰文化不仅可以影响杭州,还能引领中国服饰文化。举个例子,法国的服饰已经成为了法国文化的一大代名词,法国的服装不仅引领了欧洲,还引领了世界的潮流。而完成那样的过程时间是100年。杭州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引领,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