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企业家挑战之一:品牌意识不够深入
就像人年轻时对某些事物的理解还不太透彻—样,经营中国年轻的服装品牌的一些企业家一边做品牌,一边却似乎把品牌意识的具休内涵还没有完全读懂。
设计师计文波说,目前国内一些做品牌的企业家的观念其实还比较保守,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品牌的真正内涵。很多企业家还只是注重在品牌的标志上下工夫挖掘文化,却没有真正在服装的机构上挖掘文化。
他说,一些企业家目前选择设计师时还往往从短期目标考虑,选择那些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收益的设计师,而一个服装品牌应该具有的整体的设计理念和整体风格的统一却往往被忽略。以经济利益为准则对设计师的频繁更换使一个品牌的风格不能持续存在并保持统一,这实际上是对一个品牌的极大伤害。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中国事务代表赵倩则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对此做了淋漓尽致地阐述:中国年轻的设计师还没有能力独当门户,在企业任职时往往和企业存在很大摩擦,这就使一些设计师经常徘徊在个人才华和企业要求的冲突中。他们要么自责没有能力达到企业的期望,要么抱怨企业不能给其足够的舞台空间,所以,往往要辗转多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这就使设计师既有的水平往往不能正常发挥。
“很多时候,一些企业家拥有了设计师却不知道如何去用,”计文波说。
企业家挑战之二:品牌经营理念不够成熟
很多东西需要经营,即使是最纯真的感情也不例外,服装也一样。但品牌如何经营,却不是中国服装企业家目前的强项。
依文的总裁夏华说,就单品而言,国内一些服装品牌也能做到和杰尼亚一样的高度;但若就整个体系、就整体的经营理念而言,国内品牌还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爱登堡首席设计师曾凤飞说,品牌需要结合很多推广活动去做,而且这些活动要和一个品牌所倡导的文化紧密相关。广告往往传播知名度,它可以让一个品牌在一夜间为众人所知;而一个品牌举办活动则可以带动文化的传播,使消费者能从这些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品牌想要表达的文化。
所以,一个品牌要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附加值,不是单单需要一个设计师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精英的整体策划。
曾凤飞做了个类比,尽管很多人对张艺谋持批判态度,可是无论是《英雄》还是《十面埋伏》,其策划和文化的结合都十分成功。这不是张艺谋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个团队的整体智慧。“这些都是一种经营品牌的意识,但目前很多企业家在这方面做得还很欠缺。”
温州服装商业协会会长陈敏一语做了总结:中国和国外企业运作品牌的时间存在着几十年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品牌经营的团队等多个方面。中国服装企业目前还处于品牌经营的初级阶段。
企业家挑战之三: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需要审视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的道德感。没有基于道德感之上的责任感,任何职业将失去它的社会价值。
这种责任感体现在—个行业里,表现为该行业的“职业道德”,它影响着一个行业的自律。经济越向纵深发展,行业自律就越是重要,因为它是一个行业正常运行的潜规则。
一位研究服装品牌的专家指出,现在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只是具备从业经验,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责任感也不强。他们做一个品牌,一开始就抱着趁着市场还有利可图的时候赚一把的想法,仅此而已。一个品牌在—定意义上成了使他们个人受瞩目的资本。这种相对浮躁的心态使他们的从业往往只是一种短期行为,这对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对品牌的成长也是一种阻断。
夏华同时指出,现阶段,由于中国社会还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选择职业经理人的标准还不太成熟,选择面还相对比较窄。选择时往往只考察一些职业经理人的从业履历,看中他们的资源和经历,看中他们以前做过多少比较知名的品牌。可是,却往往忽略了在以前做成功的品牌中这些职业经理人占了多大的因素、他们在用什么心态做品牌。“在这个行业,有多少人能真正安下心来,数十年磨一剑?如果一个服装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从业于一个品牌的时间不超过3-5年,之后就转向另一个品牌,我想,他们至少没有资格说自己是这个行业的真正的内行。”夏华说这些的时候语气有些不平静。
企业家挑战之四:受制于自身素质,有些“力不从心”
无论是以上提及的品牌意识、经营理念,抑或是职业道德,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企业家自身的素质相关。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当岐分析指出,中国服装企业下一步发展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劳动者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尤其是一些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存在缺陷,从而制约了这个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李当岐说,中国目前的服装企业中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之其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那些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家如今也都有了强烈的品牌意识,但是,这个行业的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服装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较低的特点决定了它整体的劳动力状况是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经营者在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沿海地区,很多服装企业的前身是一个很小的裁缝铺,很多企业靠着几台缝纫机起步,逐渐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先前的老板成了后来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当中的很多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赋予了他们良好的机遇,使他们在市场上获得了经济利益。最先创业的企业家在开放的市场上实现了第一步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品牌,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历史的因素造成了一个行业的劳动力状况的水平普遍不高,这是一种现实,无法改变。
然而,一个个企业家要想把服装当成事业来做,要想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并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经营理念,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这些基本的素质涵盖了文化知识、管理学、营销学、传播学、人文和艺术修养等多个方面。
一个企业家的素质、审美的高度和角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审美角度和高度,从而影响着一个品牌的水平。所以如今很多人说,在现阶段,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打造什么样的品牌,企业家的高度往往决定了品牌的高度,这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本质上是相通的。
现实状况和应该达到的要求间形成了一对非常的矛盾。历史成就了那些最先创业的企业家,他们使中国的服装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把它带到了如今的水平;但是,当竞争促使一个企业需要“更换水层”,继续寻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时,那些最先创业的企业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企业也在市场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也就是说,要想在服装行业这样一个基础和对薄弱、家族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中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将比其他行业更加困难。这些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在自己本身需要再上一个层次的时候,面临更多的挑战。
但必须客观地指出,服装行业企业家的这些弱点是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样,也需要在市场的继续发展中得以解决。市场发展的过程,永远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市场在淘汰一批人的同时,也会不断地培养出一批人。
曾经在提到中国服装企业应对后配额的时候,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高勇指出:“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所以,虽然每代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缺陷,也都会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但是,这一代企业家却可以尽最大的努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把限制缩到最小,从而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作为后来人,再在他们努力的基础上,不断前进。一个产业就这么不断向前发展。
探讨:做品牌,需要怎样的境界
就在2004年12月中旬,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企业的领袖云集,以“全球化的天花板”为主题,探讨着中国企业在下一个十年迈向世界级企业的种种瓶颈。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说:“全球化中,不用担心中国的家电业,中国家电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强——电视机占全球份额的80%,空调占全球70%,冰箱占50%。”而说到这些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时,顾雏军说了一句活:“没有核心技术,我会睡不着。”
企业家冲向全球的梦想是一样的。可是,电视机、空调、冰箱等白色耐用消费品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而服装却不是一个仅仅需要足够的金钱和技术就能做好的行业,这个行业所具有的,除了物质,还有艺术、审美的属性。
皮尔卡丹革皮、裘皮服装中国总代理杨仲伟说,服装业属于时尚产业,它更多的是人文的、艺术的、文化的因素。服装几乎每天创造新价值,却又每天都灭失价值。这是一个最活跃、价值生存和灭失的循环速度最快的领域,也因此成为一个对企业的内功需求很高的领域。服装首先是日用品,但同时又是时尚,它是一个造梦工业,造每个人爱美丽、爱优雅的梦,造把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提得更高的梦。因此相对于其他领域,服装的玩法更丰富、更多彩。也正因如此,一个做服装品牌的企业家,应该具有淡泊的心。
依文的总裁夏华对此深有感触。
有一次,夏华看好了欧洲一家很有名的服装品牌,想合作,于是就去谈。结果,夏华去的第一年,那个品牌的老板不理会。第二年,老板仍不理会。夏华不甘心,除了中间仍不断地派人去谈,第二年,她自己又去了。她说,只要努力表明合作的诚意,那个老板一定会被感动。
当夏华再次站在那个老板面前的时候,开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老板说:“你先回答我几个问题,你知道我目前有多少家店?”
夏华说她当时想,国内—家差不多的牌子至少出有几十家目己的店面.何况是这样的牌子?于是便回答:“300家。”
老板摇摇头,伸出三个指头。
夏华问:“30家?”
结果仍是否定,最后,老板的回答是:“3家。”
老板又问:“你知道我做了多少年?”
夏华说那个老板看上去四五十岁的样子了,于是她当时就问答:“二二十年。”
结果,得到的问答却是:“3代人,100多年。”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夏华说,“他是在为理想而做,为生活而做,为一种梦想而做。他感觉自己就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品牌,很幸福,足够了。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这样的情怀,不可能做不好。所以,一个品牌一定需要时间去沉淀;而做品牌的人,一定得沉得下心,得耐得住寂寞。”
“中国很多企业家目前做品牌往往还是为了赚钱,为了资本而做;而欧洲的很多人是为了事业、追求和兴趣,为了缔造精品,为了生活和梦想而做。这是两种差距很大的状态。”
杨仲伟则说,有一次,他在美国碰到了服装行业的几个犹太人。他当时很不理解,犹太人的钱赚了如此之多,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做?但犹太商人笑着告诉他:这是一个能够传世的行业。杨说他当时只是一震,而解释这句话却是后来的事。
中国有句老话,人生有三重境界,大富、再贵,最后是不朽。英语里有一个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传奇、遗产的意思,它表示所做的事情不是一代人受益,而是造福子孙,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靠此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服装企业建立分销网络、实施品牌工程等都是传世的事,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的品牌建设不是以此为目标并据此来做,都塕显得非常浮躁。这就要求做服装、做品牌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一定得有很高的境界,而且这种境界一定得是自觉的,不是为外力所迫。”
中国自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无数人怀着最初摆脱贫穷、开创一种富裕生活的想法,怀着对未来幸福的祈求涉足服装行业并从中赚取到了第一桶金,完成了他们的原始积累,拥有了大量财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个人因为贫穷而渴望财富,一个企业因为需要存在而趋利,这种原本纯粹的思维至少是没有错的。
可是,伴随着财富的增长,一个社会需要审视的,是自身的整体价值取向;一个人需要审视的,是自己的内心。一个企业家,无论成功与否,都得从内心深处不断地拷问自己,我们内心的信仰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如此辛苦地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中国20岁企业的论坛上,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等聚集一起,讲座他们各自的企业的下一个十年。来自不同行业的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有很多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在一个认识上取得一致,“社会责任”将是他们各自的企业在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中很重要的—部分。
“这是一个各种冲突交织,各种关系混杂,各种欲望张扬的时代。昙花一现多了,铁树就成了稀罕;急功近利多了,气定神闲就成坚守。树林、楼房、城市、频道、梦想都在拔地而起、见风生长,但我相信这世界上最终不变的,还有人类最朴实的价值观——有关真诚、友爱、善良、宽容,有关和平、自由、公正。它们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质,于大地他们是根本,于人类它们是灵魂”当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在上面的论坛上说出这样一番话时,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这个时代需要财富,却又绝不仅仅是财富。中国服装同样需要财富和那些创造财富的人,却也需要以真诚的情感和认认真真的态度真正做品牌的人。做品牌辛苦,做好一个服装的品牌更辛苦。它所需要的,是做品牌人足够的耐力、足够的执著、足够的真诚和持续不断的激情,甚至有时候还要求他是一个偏执的艺术家。只有心怀这样的情感,抱有这样的精神,才可能做出可以世代相传的品牌。
也许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我们做服装品牌目前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至少我们该知道,什么才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法律约束的只是人的外部行为,真正约束人内心的,只有道德和信仰。一个人做到不触犯法律条例,只表明他是一个守法的公民;而一个人凭借内心的道德和信仰,却可以以选择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相比守法,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所以,那些现在正在和以后即将怀有这种情怀做品牌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大凡著名的服装品牌,无不重视设计,设计之于服装,是灵魂。
相对国际品牌,如果说中国服装品牌前10年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下一个十年则要解决神似的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服装下一个十年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竞争力、寻求更大的话语权,就必须走重视设计、不断提升附加值的路子。而在这条路上,中国的设计师无疑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所以,无论他们现在存在多少困惑,下一个十年,一定是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挥洒的十年,也将是他们大有作为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