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大战已开始
今年以来,青海市场上的羽绒服广告有了新的变化,西宁街头一些品牌羽绒服的大幅广告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报刊等平面媒体的羽绒服广告也开始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电视广告。进入10月份,电视广告播出的时间不断增加,一家商场的羽绒服广告每晚一次,另一家商场则是两次;一家商场从20元起价,另一家就从18元起价;一家商场搞打折促销,另一家商场就做让利销售。
表面上看,近一段时期西宁地区的羽绒服不论是在批发市场里批发销售的,还是大型商场里零售的,都在降价促销。但细心的消费者发现,目前市场上经销的羽绒服并没有真正降价、打折,花样百出的打折、降价仅仅是商家的一个烟幕弹。
以次充好才降价
目前西宁市场上经销的羽绒服,半数以上的商品是生产厂家的库存积压产品和劣质产品。
据有关材料显示,自去年受禽流感影响以来,鸭毛、鹅毛市场供求紧张,鸭毛的价格开始上涨。去年鸭毛的价格在每公斤200元左右,今年就涨到了每公斤三百二十多元,上涨了50%以上。目前市场销售生鸭价格也由去年的每只几元涨到了每只十几元,而每只鸭的出绒量在200克左右。羽绒价格上涨,羽绒服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但在青海市场上羽绒服的价格却一降再降,令人无法相信。
在西宁市五四大街百货商店,一名羽绒服厂商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西宁地区销售的羽绒服有半数以上的是不合格产品,至少有三分之一属于劣质产品。她告诉记者,西宁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以及地摊上经销的羽绒服,可以说全部都是假货。
羽绒服市场问题多
2004年至2005年秋冬季,青海省纤维检验局首次对青海市场上的羽绒服进行抽样调查,虽然此次抽样调查的最终结果没有通过媒体公布,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调查发现青海市场上的羽绒服问题较多。”
据省纤维检验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不合格的羽绒服主要表现在标注不明、标量达不到标准、面料达不到要求以及填充物卫生安全等方面。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羽绒服的填充物主要是白鹅绒、白鸭绒、灰鹅绒、灰鸭绒4种,而且含绒量必须达到50%以上。记者在西宁地区的一些地摊、小商品集散地和一些小商铺看到,这里销售的羽绒服根本没有标牌,更没有含绒量、充绒量的标注;有的“羽绒服”用的是化纤纤维等材料;有的“羽绒服”甚至只有两层面料根本没有羽绒,而大型商场内销售的羽绒服也存在同样问题。目前,大型商场内销售的羽绒服多数都带有一个羽绒包,但省纤维检验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羽绒包里充的是羽绒,但服装里充的未必就是羽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