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业一直难以捉摸,变化不定,这令人对生产企业发展空间和商业流通领域拓展前景深感困惑。专业人士也几多探讨,其中不乏有好的见解。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总经理傅明敢,多年从事服装销售,广涉南京路、淮海路两大商业街;本人亦受过服装专业的系统训练,并获高级服装设计师职称,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近日,他对记者谈了一些看法,现概括为“三多三少”,相信对业界会有所助益。
“三多”尽显市场新趋势
款式元素多 元素一词,是近几年才受宠于服装设计界的。元素,就是要素,辞书上这么说的,推而言之,就是设计服装的构成素材。它往往主宰了服装的风格走向,其由内而外散发出服装的内涵真谛,是服装的神韵、灵魂,可概括为经典、现代、未来等几大类。然而这一切在我国服装业兴起之初,是根本谈不上的,那时不要说元素了,就是设计也仅仅是口头上的谈资。当年的服装品位,一看便知属于哪个穿着层面,并且还能较明白地举出某一定位的几个领先品牌,而购买者也相当清楚,选购衣装就朝商场的某个区域而去,目标明确,因为那时的服装定位清晰。
而近几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服装定位显得不太明显,有的甚至难以区分、不易归类,显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互兼容。此种现象的产生,实乃服装业的一大发展,穿着风格的多元化,定会成为时尚风气,这势必颠覆传统设计理念,乃至使衣着审美发生渐变。这就是流行的多元化和消费的多元化所造成的,从而使服装设计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这是设计走向成熟、消费走向成熟的表征。
内外品牌多 正如前面所说,只要提到某类衣装,人们总能说得出几个领衔性的品牌,无论是男、女、童装,还是梭织、针织、皮革,都有几个冒尖于市场的牌子,好像在起示范作用,引导人们的消费。如今,这一现象似乎在渐渐消失,主要表现为:国外品牌纷纷入驻;国内许多品牌提升品位、档次;中小企业倾力打造、加速跻身品牌行列;以往领先性品牌着力延伸、分散了市场的注意力;有些国内品牌命名洋化趋势重,且不易认读。正是这五大因素,淡化、削弱了品牌的凸显。因此,极具代表性的品牌的现身,一时就变得渺茫了,甚至显得游移不定,以致可持续发展品牌的脱颖而出,更不甚明了。
向往高端多 只要对服装业稍有了解,便可发现业界有一种攀高的风气,特别是女装企业,尤其突出———言必国际,动则高档。殊不知,如此钟情高端产品,却忽略了这样一个常识:货品为谁生产,为谁提供穿着服务?大家群起而上,都来提升品位、都走高档路线,现实吗?显然,这样的决策显得有些不足。在当前市场不规范、不成熟的条件下,任何决策上的偏颇,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光有热情不行,它代替不了市场竞争。傅明敢加重语气补充道:“若待到市场完善后,还是凭热情而为的话,那么,企业蒙受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三少”觅得发展新空间
个性女装少 经研究市场可知,不少消费者买不到适合自己的女装。特别是那些中低收入、上了年纪、体型变化者,是女性中的大部分消费者,她们才是真正的需要者。当她们有需求时,就只好求助于大卖场,或某些集中特惠场,结果,所穿皆非所愿。这与企业的年龄设定关系很大:企业大多定位于20-40岁,50岁往上的服装做的人很少,以致出现市场空缺,有时她们只好穿40岁的服装,虽美其名曰,显得年轻,但毕竟人过50,又有谁能穿出这个年龄段的特有气质?况且心态与年龄、体型,毕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只讲心态,不讲年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属精神层面;其实,心态还是因年龄而生的,这是客观的存在,有其内在的因果联系。加之上海已提前进入高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超过全市人口的20%。这是个很大的数字,因此,为这个庞大的年龄组设计、生产他们所需的衣装,是企业的重大职责,也是市场空缺的急需。
设计主导少 任何企业都需要重视产品的设计,因为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可事实上,就服装企业而言,离这个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常说设计师是服装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骨干。但是,不少企业对这一点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更没视他们为核心人物,使得很多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受影响,阻碍了业务能力的发挥。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那些有名的、有本领的设计师,并不活跃于企业,也不做联系市场的消费,而是热衷于高端的策划和包装,重在做形象。聊到这里,傅明敢一脸无奈,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些设计师的影响很大,能力很强,如果使这个资源在与市场行销的结合上,真正发挥作用,其实际意义将不可估量。
商家品牌少 作为主要流通领域的百货商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少有自身的品牌,仅在招商、经营上用力颇多。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把适合商场定位的货品引入,以求得稳定的营业额,提升绩效。至于去搞个牌子,创个商家品牌,可能压根就没想过,那是他们岗位职责中所没有的,这是机制所使然。商家作为销售主渠道,缺乏对市场销售的引导作用,即无主导货品推向市场;商场的作用,竟类同于房产商,向供货方出租柜台,按月收取租金,或督促入驻者保证业绩,否则,不是另换他人,就是“卖单”(即补足核定的营业额),这是商场的无奈。由此可见,商家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这难免使服装销售大打折扣。当然,对于拉动市场消费,更是影响甚大。因此,商家的作用,将有待进一步研讨。特别是国际百货商业强手的抢滩入驻已成为现实,并大有强化之势,这是本土商业经营者所不能忽视的。
来源:黄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