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企业预设给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毫无疑问成了企业营销的核心。一般的服装品牌经营有四种可选择模式,一是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二是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三是双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四是以贸易为中心的一体化的品牌经营模式。服装品牌经营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具体的经营模式上,通过对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品牌经营模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品牌经营,都必须将品牌的开发、维护与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将品牌经营真正做好。在品牌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追求产品与企业商标的统一;第二,要注意品牌的质量控制,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第三,要不断融入科技、文化含量,加大品牌产品创新力度;第四,要重视人力资本在品牌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第五,要选择品牌市场推广的有效途径,加强品牌的销售管理;第六,要充分发挥品牌资本优势,增强名牌产品的规模效应。服装行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是品牌服装生产企业逐渐远离终端,其在行业的核心角色将被品牌渠道商所替代。未来服装商业的一种可能是,服装市场不但是目前的代理加盟商的集聚地,而且有机会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通路控制者。
产业供应链发展趋势条件更加成熟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世界性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活动加以协调和整合,使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由概念变成产品,及时、高质量、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强各企业的供应能力和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性壁垒的减少,国际运输和通讯成本的持续降低,使得世界各地的市场变得更加容易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条件更加成熟。许多公司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积极联络上下游企业,整合、协调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张自身的供应链环节,寻求更多新的收入来源,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竞争力,占据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我国服装行业内部,很多企业也在努力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环境,增加新的业务能力,外包非主导业务,整合、延伸供应链,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前,服装行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从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二是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集成供应链,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缩短物流时间,并使合作的双方取得"双赢"、合作的各方取得"多赢"。三是要真正实现信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创新和新营运模式发展趋势 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中国乃至世界服装发展到今天,市场格局已经分化得非常明显,任何一个服装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占据优势,专业化是今后服装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尤其是对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在当代的服装产品设计中,单纯地在服装造型(款式、色彩、工艺等)角度进行创新己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了。服装材料的再造和重组逐渐成为服装设计又一次新的突破,材料的再造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材料本身、材料与材料之间,以及多种材料之间的组合,体现材料的多样性表达,强化服装在视觉上的创新,在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的设计中常常运用这种重组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其丰富复杂的艺术审美效果。二是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材料的再塑造,显示其材料的高科技含量,赋予服装实用功能上的创新,更多地运用在各种成衣的设计中。在近期的对于服装材料的研究中,纳米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强势会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另有其他高科技材料(如环保材料、防辐射材料等)和电子技术材料(如电子喷绘、电子绣花等)也不断地产生新的成果,为服装产品的创新带来新的突破。
创新发展就是要树立服装产业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价值观,追求的是GNP的增长。中国服装产业新的价值观标准,应将重点放在考核企业市场竞争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考察产品开发是否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考证品牌附加值是否具有更好的上升空间上。新型的企业规模不一定最大,但其生存能力将非常强。新型的品牌销售量不一定最大,但其附加值和利润将是高额的。新型的产业生产数量不一定最多,但与国际同行中的优秀者相比,其生产水平将是最高的、生产能力将是最强的。创新发展观念的树立同时需要有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一整套创新理念。其中,设计创新是灵魂,是"做什么";技术创新是"怎么做",是方法问题;管理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经营创新是关键。掌握了这些,企业才能做好做大。企业讲求的是分布式管理,更重视组织存在的价值,没有价值的单位将面临淘汰的命运。企业中,权力主要来自信息的掌握,掌握愈多信息的人,影响力也就愈大。企业必须以客户、市场需求导向,预先掌握市场需求,强调能迅速灵敏地应市场实际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每一家企业必须各自具备核心竞争力,再与上下游伙伴形成虚拟整合的供应链。要通过各种努力,培育创新型和创意型企业。
服装需求、消费和市场趋势个性消费和时尚消费时代
服装的最初功能性要求已经不适应消费的变化,当务之急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续挖掘、整合、梳理和弘扬,要提升民族服装产业,迎接个性消费和时尚消费时代的到来。从消费需求变化来看,一是消费层次越来越明显,人群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消费层次分明,层次消费将使服装市场更加细分。二是品牌消费仍是消费市场的主要导向,而且几乎已成为普遍化。品牌从高端走向普通,品牌数量也已形成普遍化、规模化,因此,品牌消费的提升在于创造和提供适应性品牌、持久性品牌。三是复数消费。多次消费、组合消费、阶段消费、临时性消费、冲动型消费现象越来越普遍。复数消费使服装成为易耗、易弃品,有利服装需求增长。四是服务消费。按品牌好感亲近、服务方式、质量环境、购物习惯等方式消费服装,有些以个性化、层次性的方式消费服装。五是廉价消费、折扣、特卖被视为正常的实惠消费,是一较大的消费层面。六是个性化消费。个性化、特需型消费近年来日益普遍,一些特殊功能性的要求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如具有美体塑身功能的矫正型内衣:具有抗菌防臭、远红外保健等功能的内衣;具有防辐射、防尘、防紫外线面料的外套;具有极好的排汗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身体舒适度的运动类服装,以及其他具有轻质保暖、吸汗不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等功能的服装。特殊功能性服装和传统服装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某项特殊功能,面对具有特殊需要的人群,针对性极强,有利于产品的市场细分,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
企业战略发展和现代管理发展趋势 寻求新发展空间
只有认清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才能正确选择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即规模化经营或者是专业化发展。东部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投资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服装制造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面临着这一境况。
一些国内大的知名品牌企业已经逐渐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乘着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之风,正在试图往西部迁移企业的制造基地,这不仅能够利用西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同时能够使自身的资金和技术流向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品牌打入中西部地区,拓展新市场和新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眼下纵观国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往往不局限于服装,更多的是往其他领域横向发展,以服装为依托,积极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更加牢固企业在服装行业内的地位。像杉杉、雅戈尔等都在走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杉杉集团总部由宁波迁往上海后,经过几年的运行,依托上海的人才、信息、市场等功能优势,建立了由证券公司、大型公司、大型企业、有运作实力的专业性公司共同参与的资本运营战略合作联合体。通过与国家级研究、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采取托管、收购、兼并、投资控股和参股等办法,盘活其他社会资产、重组体系外企业,完成在中国华南、东北、中西部地区的高科技产业架构,聚集各种优势,进入国内、国际市场。雅戈尔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逐步确立了以纺织服装为主业,房地产、国际贸易为两翼的经营格局。 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制定战略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战略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反应。因此,具有迅速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比周密的计划更加重要。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使战略计划研究成为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实际出发注重对长期计划和战略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现代企业和组织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性因素。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管理理论研究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对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差不多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人性的假设理论基础上。为此,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简化发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在企业各下属机构变小的同时,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