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市场稳步增长
近几年,我国经济始终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总体形势良好。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需求、供给和销售状况保持了稳步快速的发展势头。作为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市场的发展也非常突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限额以上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幅分别为14.6%、20.3%和19.6%。
在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具有刚性消费特点的国内服装市场,2006年有望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将增大。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对外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类产品共计73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受到贸易摩擦威胁、竞争国挑战,我国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将趋于理性,出口格局基本稳定,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国内市场将成为众多厂商关注的焦点,且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不断开放,海外服装品牌接踵而来,市场供给必然增量,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势必加大。
城市市场持续活跃,农村市场稳步提升。城市市场依然引领并决定着服装类商品销售的总体发展态势。对大中城市约500家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统计数据显示,服装类商品2003年、2004年、2005年零售额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4.0%、20.1%、24.8%,保持快速稳定增长。2006年,该高增长趋势不会改变,服装市场的国际化、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我国一系列农村政策的实施,农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农村服装的需求逐渐向城市靠拢,品牌化意识加强,销售渠道也向着正规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城乡销售格局渐进性重组,未来中国服装市场的成长,将不再仅依赖于城市市场,城乡市场的双重活跃将成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主题。
对服装面料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服装市场的繁荣发展带动了上游面料生产的开发和拓展。纺织行业经过压锭后的产业升级,面料生产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国产中、高档面料在原材料选取、特种纤维制造及应用、织物及纹案设计、染整水平、后整理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满足国内中高档、高档服装生产的需求,高档男、女时装面料的进口率非常高。中高档服装的快速发展,对面料的配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进口面料仍将是国内服装面料需求的有益补充。
潜在市场有待挖掘。虽然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市场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但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广阔,尚有很多潜在市场亟待发展。比如中大童童装、中老年服装等都是目前服装市场发展的薄弱环节。再如,适应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场合穿着的女时装市场需求提升很快。挖掘潜在市场,既是创造市场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发展完善我国服装市场的必由之路。
主要服装类商品发展趋势
男装男装市场的销售极不稳定,根据全国重点大商场的统计,2005年男衬衫的销售不容乐观,销量比2004年仅上升0.5%;男西服的增长速度为7.7%,但增幅也远不及2004年,下跌了14.2个百分点。2006年的男装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但持续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市场销售将与2005年持平。
男装整体设计能力、工艺水平正逐渐向国际水平看齐。造型上注重局部和细节的设计,面料选择紧随国际流行趋势,工艺上对关键部位和细节的制作更为精准。男装对流行趋势的把握和精良制造的追求将在2006年中继续体现,并得到更好的发挥。
面、辅料仍是目前制约我国男装发展的主要因素。国产面料存在水洗、日照后光洁度下降、出现色差、易起球、静电、易变形等缺陷。国际面料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提升档次和质量的无奈选择。加快国内高档、高性能、符合环保要求的面、辅料的研发和应用迫在眉睫。
产品系列化和场合专门化也是未来男装发展的一大趋势。例如高尔夫球服、登山服、休闲运动服、会议及工作服等,每系列服装针对某特定主体,适合特定场合。系列产品则以赋予服装恰当搭配,便于消费者选择也便于服装风格的诠释,是未来男装市场的一大特色。
女装女装近两年一直持续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根据对大商场的统计显示,2003年女装的同比增速为9.6%,2004年为19.0%,2005年达到20.4%,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以2个百分点的增速继续平稳攀升。
风格的多样化决定了女装在面料的选用上更加丰富。化纤、混纺及其他合成面料因具有织物风格多变、不易变形、易洗涤等优势,在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
同时由于天然纤维的舒适和健康性使得消费者对丝、棉、麻服装仍保持很高的热情。鲜艳的色彩在短时期内将会继续流行。
国际服装休闲化潮流的经久不衰,使得经典+休闲的设计理念逐渐渗透到女装市场的各个领域。
个性化服务将逐渐成为品牌销售的常规手段。除了协助消费者选择搭配服装、量体裁衣、量身改制外,个性化服务将进一步深入,出现专门设计等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童装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6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亿多,其中城市近1亿,农村2亿多。过去两年我国童装年销量在21亿件左右,市场增长超过15%,而2006年在服装市场整体看好的情况下,童装销售增幅预计在10%左右。
虽然儿童是童装的直接消费者,但是父母家长在消费中往往拥有决定权。其中30-40岁左右的女性成为童装消费的主力军。家庭收入的增长和6+1式的家庭消费模式,决定了童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童装个性化越来越受重视。
设计水平提高的同时,童装的质量水平也将有所提升。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消费者对童装安全性、舒适性需求的提高,使童装对面、辅料的选择更为严格,目前大多数国产面料同相关标准之间还具有较大差距。随着童装市场的发展壮大,针对童装面料的科研力度将会加大、科技含量得到提升,童装面料在性能和品质上将有所改善。另外,如可有效防范儿童夜间发生意外的反光、荧光等材料;拒油防水的纳米材料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将成为市场新亮点。
2006年,童装行业将开始一场“文化革命”。随着加入竞争的品牌数量急剧增加,童装文化浮出水面。童趣、个性与品位相结合的文化情趣将成为童装品牌的新竞争点。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如“欧式童装”、“英伦风格”、“黑白酷色”、“中装淑女”、“田园风情”等“会讲故事”的童装系列。品牌在提供给消费者丰盛的精神和视觉大餐的同时,更有利于自身品牌形象的确立和产品的宣传推广,使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内衣受女装时尚化的影响,女性内衣也将朝着时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造型追求唯美、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特别是夏季,女性外装单薄、清透,因此更加注重内衣的穿着,除了要求与外装搭配,在造型上也要更加科学、舒适,能够体现并美化女性的身材曲线。随着女装向低龄化延伸,女性内衣也有向低龄化靠拢的趋势,十四、五岁处于发育阶段的少女对内衣的需求也很可观。少女内衣应将舒适性和保护作用放在第一位,因此造型和结构上同成人产品有很大差别,面料以纯棉材质为主,花色相对素雅,而不失天真,以满足少女的审美情趣。另外,产品的功能也将更加多样,女性内衣除了现在的美体功能外,健体功能也将有所发展;为老年人、特体、产妇和医疗等特殊需求而设计的内衣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尽管这类产品在市场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潜力不容忽视。运动类文胸也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类产品对面料的要求较高,松紧性、透气性、吸湿性成为衡量产品优劣的主要指标。
就保暖内衣而言,在经历了市场的大起大落之后,消费者理性的购物态度,以及严峻的市场环境将有可能带来整个保暖内衣行业的重新整合,一些规模小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新概念的推出对促进消费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产品质量将重新被提升至首位,在面料的选择上回归天然成为主流趋势,而市场很可能将再度细分,比如从年龄上有儿童的、老人的,以此类推,根据职业、区域和文化等方面会出现更精准的定位。
市场细分的趋势也同样适用于棉毛衫裤类产品,而这类产品未来发展的重点将在于面料、款式、制作工艺的创新。
运动服在服装产品整体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大趋势下,运动服装也开始改变以往色调低沉、款式单一的特点,逐渐向时尚化发展。特别是休闲运动服,在设计风格上的转变更加明显,注重时尚与运动二元素巧妙融合,使运动装与时装的界限逐渐模糊,提高了运动服装的适应性,这也是运动装,特别是女性运动装整体销路上扬的一个重要原因。
羽绒服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羽绒服装同比增长10.9%,2005年受气温突变、反季销售火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羽绒服装增幅高达30.5%。羽绒服装“靠天吃饭”的特点决定着2006年市场销售的不确定性。
目前市场中不少羽绒服装品牌就开始根据南北方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着手细分市场,同样款式面料的羽绒服装,在南方城市较北方城市轻薄很多、讲究适体,北方寒冷地区则更加注重实用。区域差异化设计是产品设计创新的主流方向。由于参与羽绒服市场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产品重复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除了在款式、技术上不断创新外,需借鉴女装发展经验进行市场细分,按年龄、档次、温度细分,走差异化道路不失为一条发展的良策。
休闲服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T恤衫、牛仔服、夹克衫三类休闲服装占服装类商品的比重仅为7.45%,而全球的休闲服消费比例在2000年已达到36%,两者的差距预示着国内休闲服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虽然2005年这三类产品的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20%,7.10%,9.80%,同2004年相比增幅有明显的下滑,但消费者对休闲服装的喜爱却有增无减。未来几年,Gap等国际著名休闲品牌有望进驻中国,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休闲热潮。预计中国休闲服市场今后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从销售趋势看,户外休闲服饰更受欢迎。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越加追捧,为户外休闲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户外休闲服饰的高端消费群体正在形成。目前,国内企业还较少涉足该市场,外资品牌凭借其在国外已经树立的高档品牌形象,在国内稳定发展,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
来源:中国服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