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开幕的200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服装行业要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品牌价值,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纺织服装业能否做到“又快又好”的发展,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大局。在日前开幕的2007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牌价值,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我国纺织服装工业吸纳了近2000万人的直接就业,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和国家“三农”的发展全局,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倍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016.89亿元,同比增长21.24%;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4497.76亿元,同比增长21.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82.94亿元,同比增长27.9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行业经历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今的服装消费市场已呈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2006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达14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进口达180.51亿美元,同比增长5.57%。
呼唤“中国创造”
著名服装专家、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高在博览会现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注重厂房的扩建和设备的更新,而忽略科技投入和品牌运作,这是服装行业不能做大做强的症结所在。据统计,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科技平均投入率仅为0.3%,远远低于加工行业科技平均投入水平。陈志高告诉记者,为了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雅戈尔近年来不惜高薪从国内外招募优秀技术人才。几年来,企业的科技投入占到了企业销售总额的1.5%左右,正是有了强大的科技支撑,雅戈尔走在了业界的前列,成为一家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民族品牌。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根据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一定要提高纺织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他认为,科技贡献率不仅是靠最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工艺技术,更要靠生产出的新品种、新款式、新花色,高品质、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产品。
实事上,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大国,但在品牌上还是弱国。近几年的贸易摩擦昭示国人,纺织服装产业必须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之路,打造真正受消费者欢迎、信赖的品牌。一些专家分析指出,自主品牌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步实施:先打造区域品牌,某一个领域的品牌,再形成全国性品牌,直至世界品牌。一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加工企业,也是通过自主创新,逐渐由MadeinChina(中国制造)变为MadebyChina(中国创造)。
此外,节能降耗也是关系纺织服装行业能否做大做强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纺织行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四个约束性指标,即:单位产值的纤维使用量降低20%;吨纤维耗水量降低20%;吨纤维耗电降低1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降低22%。
积极构建社会责任体系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一直处于国际纺织供应链的低端,微利空间迫使企业通过削减员工薪酬与福利来压缩成本,这不仅损害了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也使务工者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纺织服装行业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005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订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指导性实施文件,该体系于2006年3月首先在10家企业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推广经验。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实施“10+100+1000项目”,即选择10个产业集群作为CSC9000T试点地区,100家骨干企业建立CSC9000T管理体系,并对1000家中小企业进行基础培训。同时,建立CSC9000T执行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数据库,使之成为针对供应链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的推介平台,以真正构建起负责任的供应链。
雅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洪兴对记者表示,纺织服装行业接纳了千千万万个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工,这些人的流动性比较强,其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他建议,国家和企业应着力加大投入,加强对纺织服装行业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国家和企业还应在养老保险方面制定适合农民工实际的政策,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李存才 杨丽杰 赵峰)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