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原定今年7月1日启动的新普惠制将提前开始实施,以便使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的国家早日受益。根据新普惠制方案,斯里兰卡、泰国等国的部分商品将享受普惠待遇,而中国16大类50种产品则将全部“毕业”,工业制成品中只剩工艺品和收藏品尚享有部分关税优惠。这一新普惠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冲击力究竟有多大?我们应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之?
权威声音
商会:列属贸易保护主义体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认为,不能孤立地看待取消普惠制这一行为,而应将自去年以来欧盟对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作为它的背景。支持伊斯坦布尔宣言、对我国涤纶短纤和化纤布反倾销、启动对华纺织品进口监控体系等等,无不体现出欧盟内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虽然欧盟对其纺织行业也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如去年开始东扩,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尤其在后配额时代,为了保护本区域的纺织行业,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一再设限。单一的取消普惠制对我国产品的出口影响不大,因为早在2002年服装就已“毕业”,此次增加关税会涉及到纱线、面料、家纺等产品,但也只是提高了2%,可能我们要放弃一部分低价产品市场,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纺织品的竞争力会削弱,毕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具有产业链完整、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比较优势。尽管如此,欧盟采取的各种设限措施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对于企业来说,及时了解信息尤为重要,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很多,曹新宇副会长建议企业对已着手和准备签订的合同要慎重,因新措施造成的损失要和客户协商解决,在经营中要加强自我保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已开始和欧盟开展对话机制,促进交流合作,减少贸易摩擦,对不公正的待遇积极斗争。
协会:姿态问题值得警惕“冲击有一点,但影响的层面不大,关键的是欧盟的姿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如是说。他表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欧盟理应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降低关税等,但现在他们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很强,让我国纺织品“毕业”,以减少进入欧盟的机会。我国纺织服装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不是各方面都强,新型纤维、高档面料、先进技术和装备及市场营销渠道等都呈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欧盟在进入后配额时代取消普惠制,就抵消了一部分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他们的这种贸易保护的姿态是值得警惕的。
我国纺织业要及时关注欧盟的政策调整,做好出口监测。企业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将产品做好,经销规范化。
商务部:未必是坏事相对而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对欧盟取消普惠制看法更为积极。她说:新普惠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会产生一些影响,提高了出口成本,会限制部分产品的出口,但这不是坏事。
配额曾长期压制了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配额取消后生产潜力得到释放,量的急剧扩张将引发能源、原料的紧张。把出口门槛加高,限制一些产品出口,会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是目前出口最多的,我们不能对之过于依赖。此外,后配额时代,我们的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也会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现在欧盟把优惠政策给最不发达国家,有利于缓解中国与这些国家间的矛盾。
企业表情
有的从容有的焦虑
对新普惠制这道菜,生产产品附加值不同的企业消化能力各不相同。山东滨州印染集团从容处之,它的负责人淡淡地说:“取消普惠制对我们没有什么冲击。”据了解,该公司是目前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印染生产企业之一,棉布、印染布、漂白布、毛料、刺锈用描绘布、服装及服饰面料、床上用品等是其主营产品。2004年出口到欧盟的量为500万米,出口金额为400万美元,估计今年出口的量不会因为取消普惠制而减少。
而一些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则有些沮丧,本来进入后配额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国内加征出口关税,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已越来越小,现在取消普惠制,处境更加艰难了。
对于那些受取消普惠制影响较大的企业,有人建议将在某一市场“毕业”的产品出口到其他给惠国市场,以规避“毕业”机制对我国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对此,行业内的人士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这客观上可以促进出口市场的多样化,开拓长期以来企业无暇顾及的市场。但也有人指出,进军其他给惠国面临许多现实的难题。因为现在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实行免税的国家还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这些国家虽然政策优惠,然而人才、管理、交通等综合配套发展不完善,没有为国际化经营准备好充分的条件,企业应该权衡好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