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磋商十多个小时后,11日凌晨,中欧终于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了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协议,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中欧双方最终避免了一场可能的贸易战,对于中美之间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包括即将于下月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都将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协议实现了“双赢”
外电评述,中欧是以十分成熟的方式,解决了十分棘手的问题。
目前,欧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欧贸易合作领域十分广泛,纺织品贸易在中欧贸易总额中,只占到7%的比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使双方陷入僵局,显然不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根据《备忘录》,中国的纺织品在今后的3年里,将逐步并有控制地进入欧盟市场,“协议将保证中国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理性增长”,从目前到今年年底维持合适的水平,2006年-2007年实现可调控增长。在《备忘录》中,中国同意将10类纺织品和成衣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维持在每年8%至12.5%之间。而欧盟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欧盟还同时承诺,在2005年至2007年间,对于上述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段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段条款”。
曼德尔森认为,《备忘录》让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有合理的增长,同时又让欧洲纺织业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界得到迫切需要的喘息和调整的空间,因此是一项“双赢”的协议。
据悉,《备忘录》还将得到欧盟全部25个成员国的批准后,方能实施。
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
对于一个月以来中国在与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外电纷纷给予了“里程碑式”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新的时代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的崭新风格体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体现民意,中国政府可以在必要时大胆出手,不惜采取强硬的手段,果断出台甚至取消一项政令,与西方国家讨价还价,而不再是采取“和稀泥”的方式,求得暂时的平静。
中欧签署纺织品《备忘录》的意义还在于,在出现贸易纠纷的时候,对抗只会造成两败俱伤,只有真心诚意地抱着维护双方利益、妥善解决冲突、将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真正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规定,欧盟准备最终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特保”措施前,双方将有15天的磋商期。舆论注意到,磋商期内,中欧间的谈判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曼德尔森在磋商期的最后一天赶赴中国,本身就显示了希望解决纠纷的意愿。就如曼德尔森自己所说的,尽管中国纺织品在今年头3个月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但他个人坚持“维护自由贸易的原则”,在遇到这一“骤然性的事件”时,希望能用“妥善、友善”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欧盟采取单方面的措施。
对于欧盟的这一做法,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持十分赞赏的态度,认为欧盟一直在谋求双方磋商友好解决这一争端,他甚至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中国谚语,来表达他对曼德尔森的赞赏。
而十个多小时的艰苦谈判,也令曼德尔森对中国有了更新的认识,他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和有价值的伙伴”。
给选择对抗的国家上了一课
在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直言称赞欧盟“不像有些国家那样试图采取单边行动,而是努力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曼德尔森也表示,欧中通过谈判签署协议,给世界上其他选择以对抗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国家“上了一课”。
据外电分析,由于中国在与欧盟的谈判中作了一些让步,因此在未来同美国的谈判中,将可以找到妥协点。
中欧握手言欢,令世人的眼光再一次转向了已宣布向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的美国。本月初,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计划外造访北京,就是奔着中美在纺织品等贸易问题上出现的摩擦来的。但最终没有签下协议,也在观察人士的预料之中。随着即将于下月初在北京举行第16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将就纺织品、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美中贸易逆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通盘磋商,该次联委会已被外界寄予厚望,认为将在加强沟通、化解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要达成合作协议,美国必须放下恃强凌弱的姿态,在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的精神下竞争,而不能采取对自己有利时就要求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对自己不利时就对其他国家紧闭大门的双重标准和贸易保护主义。(徐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