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昆山地区共出口羽绒寝具394批,金额1117.1万美元。检出4批不合格,金额达8.4万美元,不合格率为1%,有上升趋势。这打破了近年来出口羽绒寝具质量稳定、管控良好的局面。虽然只是小小的1%,但这一趋势不容小觑。
仔细分析不合格产品,发现以下几个共性:
1.都是内“绒”出问题。出口的羽绒寝具外观品质良好,所检出的不合格批次都是填充羽绒品质不符合标准的要求。
2.都是绒子含量惹得祸。所检测的填充羽绒中,不合格原因皆是绒子含量这一主要指标未达到标准。
3.不同的企业犯相同的“错”。昆山地区出口羽绒寝具的企业有三家,都检出了不合格批次,而且不合格原因相同。而这3家企业常年出口日本市场,品质控管一直比较严格,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为什么各家企业都会出现相同的质量波动呢?
经过调查和分析,终于发现了不合格是由新、旧羽绒检测标准换版所致。在新标准(即:GB/T17685-2003《羽绒羽毛》、GB/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刚推行的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上出现两种标准“双轨”并行局面。许多羽绒生产商并没有把新标准作为衡量品质的唯一标准,而是同时使用老标准。更有甚者,一些羽绒生产厂商根本不知道新标准,更不用谈执行了。
与老版标准相比,新标准中用“绒子含量”替代了“含绒量”,是最大变化。“绒子含量”的定义是:羽绒羽毛中绒子含量的百分比,而“含绒量”是指:羽绒羽毛中绒子和绒丝的百分比。在含量计算时,前者仅对绒子,后者包括绒子和绒丝。可见,新标准中,对绒含量的定义更精准,要求更高。由于绒子和绒丝差价非常大,出于利益驱动,羽绒生产厂对绒丝自然是“加它没商量”。所以在按新标准检测时,往往出现绒子含量偏低,而绒丝含量超标的问题,导致了最终寝具制成品的不合格。
针对这一现状,为防止羽绒寝具质量波动,消除不合格的隐患,昆山检验检疫局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强化新版羽绒检测标准的宣惯和推行,使市场上尽快结束“双轨制”,使衡量标准一体化。
2.提醒羽绒寝具生产厂在购买原料时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选择检测能力能与新标准匹配的羽绒生产厂商。
3.发挥国检系统检测技术优势,帮助羽绒寝具生产企业把好原料进厂关。对有实验室的生产厂加强比对实验,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对尚无实验室的生产厂提供提供优质的检测通道,使羽绒生产企业能够防患于未然,保证制成品的质量。
来源:昆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