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含量标称为"羊绒、超细羊毛、天丝"的服装,被检测出是腈纶、粘胶和涤纶的混纺服装;标识注明的"纯羊毛衫",却被检测为100%的棉织品;被抽查的甲醛含量超标服装,全是婴幼儿服饰。11月底,湖北省纤维检验局首次向社会通报了纺织品服装质量监督情况,以此推进《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加强规范企业生产和市场消费。
近两年,湖北省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已由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新型支柱产业,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今年产量同比增长高达90%。但是,由于部分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缺乏标准意识,导致产品质量不高,名牌产品不多。
湖北省纤检局组织人员先后到137家纺织印染和服装生产企业,对原料进货、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尚未了解国家颁布实施的强制性标准,但有的企业却是"知而不行"。对此,他们向这些企业积极宣传推行纺织服装产品的强制性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检测服务,重点推行产品安全标识A、B、C类的分类管理。最近,他们还对6家企业生产的救灾棉制品进行验货把关,使85000多件安全合格的优质棉衣棉被,及时地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
今年下半年,湖北省纤维检验局对部分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和城市流通领域销售的纺织品服装进行质量专项抽查,主要检测服装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技术指标,以及服装标识和纤维成分含量。对266批次服装产品的检查结果为,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为83.7%,市场销售产品合格率为58%。
抽检发现,服装标识不全和纤维成分含量合格率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产品型号规格、洗涤说明的标注模糊,没有对纤维名称、成分含量进行标注,有的产品连产品名称、厂名厂址都未标注,多数产品未按国家标准规定对产品安全技术类别进行标注。如纤维成分含量是纺织品服装面料的主要技术指标,也是引导消费需求的品质依据,然而,大量的新型纤维服装所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中,有的告知外观质量,有的明示纤维成分含量,大都采用部分检测指标代替全部质量标准的办法,让消费者贵贱难分、真假难辨。
武汉市有3家中小型服装厂生产的西裤被查出pH值(酸碱度)超标,这种服装可以引发皮肤病。当纤检人员将产品检测报告书送到企业时,企业认为这是面料供应商的问题,与服装生产无关。纤检人员向企业解释:签订原料购货合同应重视质量条款方面的内容,要求供货商提供合格的质量检测报告书,尤其是水洗尺寸变化率、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滑移、色牢度、甲醛、pH值、异味、禁用偶氮燃料等技术参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湖北省纤检局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的强制性标准,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服务,与商家联手开展"天然纤维产品标志"和"生态纤维制品标志"的挂牌宣传活动。他们指导超市在进货时,采用湿布擦拭法检验服装的色牢度,向消费者宣传购买的婴幼儿服装应先浸泡、水洗再穿着,以防甲醛伤害儿童。同时,进一步加大专项抽查力度,定期公布质量检测结果,引导消费者穿上安全放心的服装。(陈铁)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