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目前羽绒羽毛及羽绒服装新国家标准在羽绒羽毛微生物检测指标方面提出的严格要求与规定,本文从羽绒羽毛微生物检测的起源以及该检测项目在国内外的现状出发,结合检测工作的实际,对羽绒羽毛的卫生安全问题、微生物检测是否存在必要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等进行了探讨,为我国羽绒羽毛工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羽绒 羽毛 微生物 检测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羽绒羽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羽绒及其制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的生产、出口和消费国。羽绒羽毛作为一种天然产品, 具有其他产品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羽绒制品以其轻、软、暖的优良特性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商品的高品质的同时,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羽绒羽毛作为动物产品,其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特别是能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微生物,是行业内外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羽绒羽毛》及《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经修订,已于2004年5月1日实施。新国标增加了羽绒微生物检测方法和限量指标方面的规定。欧洲羽绒标准中最早出现了微生物检验的要求,但实际上欧洲人并不对羽绒进行微生物检验。2002年修订的中国羽绒服装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02)在事实上已将微生物列为羽绒服装填充料的必检项目。最近几年,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抗菌”、“抑菌”羽绒服产品,使羽绒微生物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由于各种标准规定不一,不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一样,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羽绒的微生物问题,羽绒制品是否安全卫生,许多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心中存在很多困惑。为此,本文试图从羽绒羽毛微生物检测的起源及国内外在羽绒微生物问题上的现状等方面出发,结合本实验室的检验检测工作实际,对羽绒羽毛制品的卫生与安全、羽绒微生物检测是否存在必要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检测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羽绒微生物检测的起源
羽绒的微生物检测项目起源于欧洲。意大利卫生部于1981年10月发布法令,要求对羽绒制品填充料进行微生物检测,但前提条件是该填充料的耗氧量检测值须高于20 mg/100g,如低于20 mg/100g,则不需检测。为适应对意大利出口羽绒制品的微生物检测需要,原我国国家商检局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了羽绒制品填充料微生物检测临时方法——《对意出口羽绒制品细菌检验暂行规程》,但多年以来,我国向意大利出口大量的羽绒及其制品,却几乎从未要求检测微生物项目,只需在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卫生证书上注明耗氧量低于20 mg/100g即可顺利通关进入意大利。根据本实验室多年来的检验检测工作实践来判断,经过适当水洗的羽毛羽绒,其耗氧量超过20 mg/100g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1998年9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标准《羽毛羽绒检验方法——微生物状况检测》(EN 1884-1998),规定了羽绒微生物的检测方法。随后又在2001年7月发布了另一个标准《羽毛羽绒——安全要求》(EN 12935-2001),规定了羽绒填充料中四种细菌的限量要求,但同时规定了前提条件,即耗氧量超过20mg/100g时,才检测微生物,如低于20mg/100g,则不需检测。当耗氧量高于50mg/100g时,则也不需检测,这批羽绒填充料就自动判定为不合格了。前面已经谈到,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经过适当水洗的羽毛羽绒填充料其耗氧量是不可能达到或超过20mg/100g的,实际上超过5mg/100g的情况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标准规定,羽绒的微生物含量其实是不需要检测的。那么EN 1884-1998标准的发布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我们与欧洲同行的交流中得知,欧洲标准中的羽绒微生物限量指标是参照对制药企业的要求来制定的,相对而言其要求是很高的。若检验,很多耗氧量低于20mg/100g的羽绒也会不合格,除非在羽绒羽毛加工过程中提高烘干消毒的温度(压力)或在水洗时加入特殊的杀菌剂才会比较“保险”。因此,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随后发布的EN 12935-2001标准中添加了耗氧量大于20mg/100g才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前提条件。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并未改变。而在经济、科技同样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的另两大羽绒制品进口和消费市场——美国与日本,也尚未有对羽绒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三、我国羽绒微生物检测的现状
我国原有的羽绒国家标准不包含微生物检测的内容。2003年新修订的羽绒国家标准《羽绒羽毛检验方法》(GB/T 10288—2003)和《羽绒羽毛》(GB/T 17685—2003)加入了微生物检测的内容,但也规定了前提条件,即耗氧量检测超过10mg/100g时才检测微生物,这也就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检测这个项目的,因为GB/T 17685-2003标准规定,所有水洗羽毛羽绒的耗氧量必须不超过10mg/100g,否则就是不合格。
2002年修订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02)的配套标准——纺织行业标准《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FZ/T 80001-2002)参照欧洲标准引入了微生物检测方法,同时在另一个纺织行业标准《水洗羽毛羽绒》(FZ/T 81002-2002)中规定了四种细菌的限量指标,但却把耗氧量大于20mg/100g才进行检测的前提条件取消了。如此,也即是进入我国市场的羽绒服及其填充料的微生物指标必须合格。前面已经提到,在羽绒填充料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只是按一般的羽绒羽毛水洗工艺进行处理,而不在水洗烘干等环节采取提高温度、加入杀菌剂等特殊处理,那么这批填充料的透明度、耗氧量等指标可能非常好,而微生物检测却很有可能不合格。由此而给生产厂家、经销商及消费者带来很多困扰。
四、羽绒微生物检测是否存在必要性
在上有国家标准的硬性规定,下有消费者对羽绒制品的卫生安全提出质疑的情况下,羽绒微生物检测是否有其存在必要性呢?笔者认为,在羽绒制品填充料中设置过高的细菌限量指标是没什么必要的。诚然目前由于禽流感等疫病流行的原因,很多人谈“禽”色变,一些消费者对羽绒制品的安全性也提出了质疑。但作为行业内人员,我们对经过正规加工处理的羽绒制品的安全性是抱有坚定信心的。像禽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禽流感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日光直接照射下很易灭活,在加热55℃ 1小时、60℃ 10分钟即可被灭活,同时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感;沙门氏菌在80℃下15分钟即可被杀灭。羽绒羽毛经过正常的加工过程完全可以将这些微生物杀灭。从鹅、鸭宰杀后的高温烫毛(80℃以上),到拔毛后烘(晒)干,到贮存、运输、分毛加工,再到水洗、高温烘干(蒸汽温度可达120—130℃),经过这么多环节,这些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在我们日常微生物检测中,标准中规定的沙门氏菌检测结果通常为“未检出”也可说明这一点。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羽绒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还原亚硫酸盐的梭状芽胞杆菌和嗜中温需氧菌超过限量指标。其实这些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原亚硫酸盐的梭状芽胞杆菌由于可以生成抵抗力强大的芽胞,确实很难将其杀灭。但该菌不光在羽绒填充料中存在,在普通纺织品中也存在。我们曾经做过试验,用一件旧汗衫参照羽绒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也发现存在上述两种细菌。这些细菌在羽绒制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是不会使人致病的,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化“大力气”将羽绒中的这类细菌杀光。否则只会增加羽绒制品的生产、检测成本(目前微生物检测是一项相对比较费时、费事的项目),但并未给产品品质与卫生带来多少正面影响。
在食品工业中,有一种杀菌要求很高的食品贮存方式--罐头食品。由于它们通常会较长时间保存,并且即开即食,因而对其中的微生物要求是很高的,照理应将其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类食品中有一个“商业无菌”的概念,即经过适度杀菌,罐头中只要达到无致病微生物,且不存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即可,而不须再提高杀菌温度或延长杀菌时间,直至将罐内微生物全部杀灭(这样不光提高生产成本,也会破坏食品风味,而且也是很难做到的)。直接用于人类食用的食品尚且容忍存在非致病性微生物,用来穿、用来盖(垫)的羽绒制品就更不需要对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进行严格限制了。
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