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汇率专题会,就中国的贸易平衡和汇率问题发了言。现摘要刊发如下。
一、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分析
(一)近几年,全球化、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处于加速阶段。IT革命和基础设施改善为此奠定了基础。过去不能跨国外包的现在都有可能外包了。
(二)比较优势格局的重组出现时间差,即劳动成本密集型生产和服务通常率先外包至中国、印度等地,而发达国家(高劳动成本地区)创造新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往往滞后一段时间。这期间贸易不平衡扩大。
(三)FDI(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跨国外包和改变贸易平衡中起很大作用。中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这种生产和贸易的汇率弹性相当小。
(四)1998年至2004年,中国贸易较为平衡,年顺差200亿至300亿美元。2005年顺差突然扩大到1000亿美元,主要是2005年进口增速放慢,与出口增速拉开缺口(2005年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进口中主要放慢的是设备进口,这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关。
(五)FDI(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大幅增加,替代了中国的进口。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外国设计的产品非常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FDI(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在中国生产。
二、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
(六)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得了成功,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和客观的评价。
(七)对汇率变化的影响的事前估算,各种政策分析推测不一致。因此,事后需要有一段时间通过数据和分析来确认汇率改革对国内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八)汇率改革半年以后可看出,多数中国企业经过艰苦的调整承受并适应了这一改革,但少数行业受冲击较大。据此,我们认为,可以让市场供求逐步对汇率浮动发挥更大作用。
(九)汇率改革8个月来,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丰富交易产品,发展了远期、掉期等避险工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中国的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和适应外汇市场,才能更好地适应浮动汇率。
(十)8个月来,中国减少了不必要的外汇管制。放宽企业保留外汇和资本项目用汇,便利个人经常项目用途,实行银行综合头寸管理。这样才能使外汇市场更加客观地反映外汇供求关系。
三、渐进主义还是休克疗法?
(十一)由于前面说的全球化、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的加速,全球贸易寻找新的平衡还需要花若干年时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就业压力大,金融系统尚脆弱,只能采取渐进、可控的方式来调整。
(十二)近日,IMF召开会议研究全球不平衡问题。多数人认为,采用渐进调整方式是合适的,采用激进调整方法可能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另外,大家认为美国调整过慢。
(十三)少数人曾为苏东改革出过休克疗法的主意,被称为休克而无治疗。应从慎再出这种主意,以免降低威信。中国只会考虑渐进的、对广大人民负责的改革方案,不会考虑休克方案。更何况美国自身失衡的调整也不带头搞休克。
四、全球不平衡与汇率的作用
(十四)中国政府已开始采用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汇率浮动以及扩大进口等组合政策措施来改进国际收支平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中国将实现预期的贸易基本平衡,我们估计这可能要花2—3年时间。然而中方经济学家在担忧,当中国实现了对全球贸易的大体平衡,美国仍可能处于高额贸易逆差,中美双边仍难以平衡。问题将不在中方。
(十五)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在中方做出上述一系列努力的同时,中国人在抱怨:美方在削减双赤字方面、在提高储蓄率方面动得很慢。
(十六)美方部分人士相信汇率是平衡调整的关键。中国内部也有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也有人相信汇率的作用最大。但这种看法通不过统计检验,中国多年的贸易和实际有效汇率的数据不支持这种判断。不少其他国家的数据也不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单一并过度倚重汇率调整来实现经常项目平衡的看法并不可靠。
(十七)IMF的规则是各国可自主选择自己的汇率制度,可以是自由浮动、有管理浮动或固定汇率。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汇率体制可定义为“操纵汇率”。中国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从较为固定的汇率逐步转向更具灵活性的汇率,已经获得国际广泛支持,指此为“操纵汇率”不会获得广泛支持。
(十八)观察中国的贸易平衡,应看若干年的数据,而不是只看一年。这些数据不能支持中国利用汇率获取贸易优势的说法。日本连续很多年有较高顺差,大家也未接受日本操纵汇率的说法。
五、储蓄缺口与贸易缺口互为对偶
(十九)储蓄缺口指储蓄与投资之差,贸易缺口指出口与进口之差。经济学描述了其中对偶关系:储蓄过多会产生贸易顺差,反之亦然。因此,要重视从储蓄角度来观察失衡问题。
(二十)中国储蓄率高有多种原因。有些与转轨有关,更多的是与社会、文化传统有关。此外,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会加大储蓄的剩余。
(二十一)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需要更宽广的视野、更适合国情的政策和战略,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调整。
(二十二)亚洲的高储蓄率、高外汇储备是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有来自美国的多家对冲基金。人们对IMF的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及时有些失望。这使亚洲国家及其家庭需要更多地靠自己的积累来抵御风险。
(二十三)美国的储蓄率走到另一个极端。中美都需要解决好内需和储蓄率调整问题,否则,贸易不平衡问题就很难解决。我们认为应重视结构性调整政策的重要性。汇率不可能单独发生那么大的作用。
六、储备
(二十四)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后,对中国经常项目平衡和FDI产生影响有滞后期,投机因素也不可能立即消除。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管理的角色将根据条件逐渐弱化,逐步减少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二十五)亚洲金融风波以后,大家对于外汇储备的合适数量标准有了新看法,也有新的争议。这也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及其教训有关。
(二十六)如果相似国家外债水平不同、FDI总存量水平不同,外汇储备可能也不同。外债是要还的。FDI要分红,也有可能撤出。另外,有热钱的话,它会伺机撤走。这些因素都对外汇储备数量标准有影响。从人均尺度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不高的。
七、WTO规则
(二十七)WTO机制是多边多赢的,也是中美双方可获得双赢的游戏规则。虽然仍会有分歧,但留有空间可通过谈判来加以解决。不应在此之外设计一种双输的新游戏规则,这会使设计者自己也进退两难。还是要回到双赢的机制,即坚持自由贸易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