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所签订的协议,2005年本应是中国纺织业走向自由贸易的年代,然而2005年过去已经半年了,中国纺织业似乎仍然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挣扎,在经历了出口配额、关税、反倾销、特保等一系列的战火洗礼后,中国纺织业似乎找到了暂时的避风港。可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的纺织业将面临又一次的大洗牌。
出口纺企:利润受挫减少出口有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则下降10%-60%。由此看来,越是依赖出口的企业利润受挫的程度越严重。
在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动工典礼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陈树津副会长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一定的压力,这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据了解,目前佛山的纺织业只要以面料的出口为主,成衣出口在其中的比例不是很大。即使人民币升值了,对佛山总体上的出口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专家这样说,但不少企业对人民币升值所引发的出口前景问题依然不怎么看好。佛山一家有名的内衣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公司的出口订单有减少的迹象。“本来内衣出口的利润就不是太高,现在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在增长,引发棉花和化纤的升价。如今人民币升值了,无疑令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减少。”该负责人说,他们公司会视目前的情况而相应减少一部分的出口量,等到企业适应了会再逐步进行调整。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利于进口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的纺织业。
国外的纺企本身竞争力就强,美国、欧盟等国在人民币升值的大好形势下必定会刺激其纺织业的出口额,这对于转移他们国内目前的纺织危机无疑起到有利作用。反观中国,外国产品充斥着中国市场,使以内销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中国纺企市场份额进一步削弱。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中国的众多中小纺织企业毫无疑问处于弱势,摆在他们的前路更加渺茫。
救命稻草: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研究标明,目前中国整个纺织行业的利润仅维持在5%到10%的幅度。中国的纺企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居多,其中尤其以中小企业为主,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道路。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低。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中国的纺企很难获利,更别说是打出自己的品牌。
陈树津指出,中国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企业不必惧怕与国际竞争。在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动工典礼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孙瑞哲主任指明了中国纺企的出路:即使人民币不升值,中国纺织产业也急需提高纺织品的产品附加值。就目前而言,和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相比,中国纺织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大为削弱,在纺织品出口时,以低成本、低质量产品为主导,大打“价格战”,已经没有多少出路。孙瑞哲强调,中国纺织产业历史悠久,具备的几项传统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体系完整,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纺织产业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因此不必视人民币升值为“洪水猛兽”。而树津则认为,中国纺织产业的出路还是在于加快结构调整、增加纺织品的产品附加值,“以质取胜”,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