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关中国纺织品配额问题在欧盟一些国家闹得沸沸扬扬。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和芬兰政府向欧盟委员会大声疾呼,要求放宽配额。欧盟的一些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协会也纷纷起来反对配额,认为他们正面临着二战之后最大的危机。
配额的实施引起了欧盟和各国法律关系之争。德国服装商盖尔科总裁日前表示,公司已经以全产业的名义向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提交了起诉书。目前,在该公司的仓库内堆放着3.8万件套衫,但都被海关贴上了封条。这些商品都已付清了货款,应被看成是私有财产,而德国海关执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禁令时违反了德国的法律,侵害了企业私有财产权。对欧盟成员国政府来说,欧盟法律高于本国法律,而对德国公民来说,德国宪法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在欧盟法律与德国宪法发生冲突时,联邦法院应作出裁决。起诉书说,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执行2005年6月12日新配额生效之前签订的进口合同。
除此之外,配额也激化了欧盟南北成员国之间和纺织品行业内部的矛盾。今年初,全球取消了纺织品配额,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欧盟新成员国的纺织品生产商四处游说,力主恢复配额限制,以保护本国纺织业的生存。然而,进口商和批发商却是看到财运来了,在中国下了高额订单。显然,配额对于生产商和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的效果各不相同,保护一方必然会伤及另一方,一些小型批发商和专门从事亚洲服装贸易的公司因配额将面临破产的厄运,员工就业岗位受到威胁。而中国与欧盟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妥协,实际上对进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欧洲进口商和批发商利用1个月不受配额管制的“空当期”,大量进口中国秋冬季服装,使配额很快用完。据报道,套衫的订单共达1.1亿件,大大超过了新的配额限制。目前,生产商和进口商都在各自施加影响,双方的角逐也趋于白热化。
大量的中国纺织品被扣压在港口而不能入关,引出了重重难题。现在正值夏秋季交替之时,零售商正忙着换季清仓,订货拿不到手,上不了货架,如今再从他国订货远水解不了近渴,不仅营业额损失惨重,也使广大消费者受害。纺织品如同食品,囤积在仓库内就会失“鲜”,增加仓储费用不说,过了季或过了时的服装就难以销售。由于订量大,转运欧盟之外的他国销售也不现实,而退货不仅要支付运费,还将要受到违约的惩罚,这会使进口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据德国服装协会估计,欧盟的配额在德国就会造成超过10亿欧元的损失。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在制定配额时只是出于保护某些成员国的利益,并没有考虑商业的现实,也违背了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欧盟的初衷并没有达到,反而使问题更趋复杂。在当前油价飙升的情况下,配额会导致纺织品价格上扬,势必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打击消费者的信心。一旦通胀超标,欧洲央行将提高利率,这对于低迷的欧盟经济无疑会雪上加霜。因此,配额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纺织品,而且还关系欧盟的经济增长。也有的人认为,缺乏竞争力的欧洲纺织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保护落后并非明智之举,将付出巨大的成本,到头来只会自食其果。
现在,该轮到面临尴尬的欧盟委员会出牌了。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欧盟委员会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灵活处理,以预支2006年的配额作为过渡方案,但是从长远看,这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有欧洲媒体认为,欧盟这是实行配额砸了自己的脚。(陈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