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网专讯 中国和欧盟5日晚在北京签署文件,就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一致。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 中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消息说,为有效执行2005年6月11日中欧在上海达成的《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谅解备忘录》,本着巩固和发展中欧经贸关系的原则,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经过友好协商,于9月5日在京签署《磋商纪要》,商定采取过渡性灵活措施,妥善解决《备忘录》执行中出现的滞港问题。
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代表双方签署了纪要。
根据《磋商纪要》的规定,欧盟将全部放行所有滞港货物,对执行《备忘录》超过2005年协议数量的部分,中欧双方各自承担其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实际滞港货物数量双方各承担一半,其中欧方承担部分,欧盟将通过增加2005年备忘录规定的数量解决。中方承担部分,将通过个别品种的调剂来解决。
会后,薄熙来和曼德尔森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表示,谈判是在公平、透明、平等的原则下进行的。中欧作为负责任的贸易伙伴,在谈判中充分考虑了各有关方面的利益,也顾及了世界贸易环境的平稳运行。所达成的协议不仅在数量上为中国服装纺织企业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为其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贸易环境;也为欧盟的进口商、零售商放下了包袱。
薄熙来表示,今年6月中欧双方在上海就纺织品问题达成的协议是科学的、双赢的,之所以出现前一段的滞港问题,主要是因为双方按照各自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个月内无法启动行政程序,使双方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在管理的“空档期”可以“抢出口”、快成交。这同时也说明欧盟市场对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是需求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也会损害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薄熙来赞赏欧盟对所有滞港货物完全放行的举措。他说,在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上,尽管中方企业是合法成交,且货物多已付款,但中方顾及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为减少双方的损失,拟与欧方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滞港问题的解决说明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机制妥善处理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曼德尔森说,尽管欧中双方在纺织品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而且谈判十分艰苦,但欧中之间不会有“贸易战”,因为欧中互有所求,双方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是不断发展的贸易大国,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巨大潜力。
双方5日晚9点达成协议 欧盟放行中国滞港纺织品
华夏时报报道晚晚9点,商务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签署《滞港纺织品协议》,根据协议,滞留在欧洲各国港口的约7500万件中国纺织品将被放行。但欧盟各成员国还将在今后几天,针对该协议进行磋商和讨论。曼德尔森表示,他希望各成员国能接受这一新协议。
在昨晚举行的发布会上,虽然记者几次发问,薄熙来与曼德尔森都没有透露该协议的细则,记者惟一能了解到的是,根据该协定,滞港的约7500万件纺织品将全部被放行,双方都没有发放通行证的滞港商品,中欧双方完全公平承担责任,用曼德尔森的话说是“五五分成”。对于超过配额的商品,将采用年度预借和不同品种间的类转来调剂。也就是,在总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数量多的类别可以转用相对数量少的类别的额度。
曼德尔森声明,这不是欧盟想返回配额时代,他说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办法,因为考虑到需要给遭到巨大压力的欧洲企业一些呼吸和自我调节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约是两年到两年半。他说,今后一定会进入无配额的自由贸易时代。
薄熙来在谈自由贸易问题时郑重声明,他认为中国的纺织品在2005年1月1日全面放开后,完全有权利享受贸易全球一体化。他表示,中欧6月在上海达成的纺织品协议就可看作是中国对欧盟的让步,是对欧盟企业压力的理解。“我们在保证中国企业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是十分顾及朋友的利益的。”他说。
薄熙来表示他赞赏欧盟对待滞港问题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对欧盟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意识深表遗憾。他风趣地比喻:在中国加入WTO这3年来,中国的企业勇敢地跳进了自由贸易的大河里,还游得不错,但令人遗憾的是,欧洲一些老运动员逐渐退化了,反而想爬上岸,寻求保护主义。“他们要真爬上岸,很容易感冒的。”他打趣道。
对于纺织品滞港问题,薄熙来表示,这一点上,中欧双方的企业都没有任何过错,虽说也不排除抢出口的现象,但是这是因为从6月11日双方签订上海协议后,有一个协议生效的空档期,这期间,一些类别的商品超出了配额量。
有记者提问,中欧双方达成纺织品贸易新协议,是否会影响中美的谈判,薄熙来笑称,比起美国的古铁雷斯,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先生的态度更加积极,每次谈判必定亲自参与,这是中欧的协议先出来的原因。他同时透露,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将在近期内达成。
具体解决方案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昨日21时,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刚刚达成的纺织品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中国纺织品压港危机终于得以初步化解。
据记者了解,压港的约8000万件纺织品的解决方案是:由欧盟颁发进口许可证的纺织品由欧盟方面解决入港问题,由中国颁发出口许可证的纺织品则由中国方面消化。那些既没有进口许可证也没有出口许可证的纺织品,则由欧盟和中国按1:1的比例各自消化。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已部分接受法国、意大利等国提出的部分压港纺织品“借用”明年配额的提议;而部分压港纺织品将计入2005年“未完成”的其它商品的进口配额。
薄熙来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协议体现了“合作、共赢”精神,无论从大的原则还是细节上这个协议都体现了公平合理。他说:“我赞成曼德尔森的说法,中欧经贸关系充满活力,互有所求,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可以实现共赢。”
薄熙来说,这次压港事件尽管给双方带来了麻烦,但也说明,欧盟市场是需要中国产品的,中国的生产商和出口商是看重欧盟市场的。
由于这一协议还要经过欧盟各国的通过,曼德尔森没有对协议本身作出评价。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比较优势在于较低的生产成本,而欧盟的比较优势在于先进的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因此欧盟和中国之间不会发生真正的贸易战。
东华大学产业经济系研究人员陆圣认为,该协议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双方企业的实际损失,减少未来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他表示,虽然预借明年配额可能会给明年的纺织品出口埋下隐患,但是这一次解决问题的经验,对双方以后通过积极磋商解决摩擦也有借鉴作用。
昨日,欧盟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欧盟正在与成员国进行沟通,希望成员国尽快批准中欧刚刚达成的纺织品协议,以使压港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据介绍,由25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盟理事会133委员会的纺织品委员已于当地时间5日下午3时开始,就解决中国纺织品在欧洲压港问题进行紧急磋商。欧委会认为,曼德尔森与中方达成的协议是“平衡的”,各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分担了此次压港问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