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间,中国与欧盟在北京宣布,双方已就解决中国输欧纺织品在欧盟海关滞港问题达成一致。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中欧签署的磋商纪要,目前滞留在欧盟海关的约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将获全部放行。对于超出6月11日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协议数量的部分,中欧将各自承担其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对于双方都没有发放许可证的滞港产品,中欧将平均分担责任。很明显,这一新的协议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互谅互让的产物,是一个对中欧双方都有利的“双赢”的结果。
这次中欧纺织品谈判告诉我们,平等协商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惟一正确的途径
大家知道,今年6月,中欧双方就纺织品贸易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但是因为双方按照各自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个月内无法启动行政程序,使双方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在管理的“空档期”可以“抢出口”、快成交,因而出现了纺织品贸易中的某些无序现象。近期中国输欧纺织品的滞港问题就是这样发生的。这一方面说明欧盟市场对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有着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欧纺织品贸易中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可喜的是,中欧双方都对此采取了务实灵活的态度,努力通过认真、平等的协商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对于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中方是没有任何责任的。但是顾及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在此次中欧纺织品谈判中,中方仍然做出了一定让步。这再次表明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态度。而这一滞港问题的出现也让欧盟国家充分了解到,对华纺织品设限是过时的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固然会对中国的纺织业和纺织品出口造成损害,但同时也会损害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正是这种共识和态度,促成了这次中国纺织品谈判在最后一刻达成了协议。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中欧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磋商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成功案例,它不但符合中欧双方利益,也为各国间解决贸易摩擦树立了典范。随着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各种各样的纠纷难免发生,但只要双方以双赢互利为目标,坚持平等协商,就一定能够找到妥善解决争议的方法。
这次中欧纺织品谈判再次证明,中国企业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继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之后,6月30日,欧盟又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决定。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对外贸易正在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世贸组织的一份统计表明,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专家观察,全球经济在逐步回暖过程中,已进入贸易争端频发时期,中国毫无疑问将承受更多的贸易摩擦,而且呈现出逐步加剧的态势。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未来20年,中国将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除了在纺织品、鞋类、家具等产品上与其他贸易强国发生贸易争端外,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也将与美欧发生贸易摩擦。几年前,在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有人曾经这样问道:“狼来了”怎么办?现在我们看到,“狼”真的来了,如何“与狼共舞”,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这次中欧纺织品谈判还告诉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我国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其调查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有86.9%的商品供过于求。这个数字再次印证:纺织业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有关专家认为,应对目前已经出现的全球加工能力过剩、利润空间缩小、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抓住一体化机遇,实现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
现在,从贸易争端审视我国企业的全球视野,已经成为众多纺织企业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据了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在组织业内企业并联合纺织技术研究机构,加大纺织科技研发力度。他们提出,到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将重点突破以纺织新材料和新材料加工技术、生态纺织品和环保、节能加工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等为重点的28项关键技术。这预示着,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