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采购的纺织品开始清关了。实际上,它们中的一部分到达的是比利时港口,他们要被转运到意大利,运到米兰。在入仓后,这些产品还要经过检验,之后被分发到零售商店,最后出现在意大利米兰的货架上——这个时候,欧洲市场上早已上了秋冬装了。
这是一家意大利著名时装公司正在经历的噩梦。9月14日,该公司米兰总部客户服务部的黛妮拉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纺织品压港事件已经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而且,我们和采购商将出现一些法律纠纷问题。”
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丁伯根研究所的研究员约瑟夫·弗朗索瓦教授在发给本报的邮件中说,纺织品贸易争端仍将持续。争端持续的范围将取决于欧洲消费者在多大程度上知晓他们的利益——保护欧洲纺织品制造商的成本被转嫁给了他们。
对欧盟贸易委员彼德·曼德尔森来说,这意味着他不得不继续扮演双面人的角色。一个星期前,在与中国第二次就纺织品配额达成协议后,曼德尔森曾这样说:“我曾经被描述为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人们指责我对中国强劲的出口能力增长的干预过于迟缓,因此伤害了欧洲的制造业。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我也被嘲笑指责为‘干预市场’,伤害了欧洲的进口商和消费者。”
曼德尔森的尴尬在于,在谈判桌前,他必须同时代表两个欧洲。一个欧洲毫不掩饰对于中国纺织品的钟爱,并且不吝于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配额的厌恶;另一个欧洲对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充满了戒备,并且随时准备用各种方式在这些商品与欧洲之间建立一堵隔离墙。他们声称正是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让本土的厂商失去了好日子,让他们的人民感受了失业的痛苦。
两个欧洲:按国家划分
9月8日,欧盟最终在争吵中通过了新签订的中欧纺织品协议,8700万件精湛中国纺织品被全部放行。尽管只有纺织业庞大的立陶宛拒绝支持欧盟和中国达成的新协议,不过,曼德尔森一定明白,这个协议并不是表明两个欧洲正在学会用一种语言说话。
协议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过是把超出配额的部分用另外的配额抵扣,或者算在2006年的配额中。《金融时报》说:“任何关注效率、公平和自由贸易前景的人,都不该对此庆祝。”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迪格比·琼斯在《泰晤士报》上说,欧盟在进口中国纺织品问题上陷入了陈旧的保护主义不能自拔,听了欧洲保护主义伪善和歪曲规则的谎言之后,再去听一堂自由贸易课,尤其让人感到别扭。在率领英国最大的商务代表团结束访华之后,他这样说。
9月6日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英中贸易协会主席鲍威尔勋爵也说,在纺织品贸易方面,英国一贯主张欧盟开放市场,取消配额。所以英国反对配额,也反对在几年以后继续执行配额制度。
在约瑟夫·弗朗索瓦看来,确实存在两个欧洲。在一个欧洲的版图上,主要包括瑞士、丹麦、荷兰和德国,他们是主要的消费国家,因而更喜欢自由贸易。实际上,半个月前,荷兰、丹麦、瑞典和芬兰外贸部长曾联名在《金融时报》上呼吁取消纺织品配额。
但是对于另外一个欧洲来说,妥协是需要条件的。他们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约瑟夫·弗朗索瓦说,法国在北非的纺织业中有大量的投资,而像葡萄牙,本国就有相当大的纺织业。
布鲁塞尔的官员说,那些南欧国家将极力要求采取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作为他们支持曼德尔森计划的交换条件。一个可能的妥协是,加快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调查,这样今年就可能增加进口关税。
一个流传于欧洲的说法是,这种内部的争斗,起因是曼德尔森来自自视为自由贸易者的英国,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则来自葡萄牙。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说,德国的纺织品生产商提前为了世界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德国大量的传统纺织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上个世纪70年代初,传统纺织品企业有90万个工作岗位,而现在只有14万个。”
那家意大利著名时装公司米兰总部客户服务部的黛妮拉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确实面临来自中国制造商的竞争,但是,只要意大利面料业有设计、技术优势,那么意大利纺织品行业仍然有竞争优势。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所以,迪格比·琼斯才批评说,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希腊曾经有9年的时间来适应对中国的T恤衫和裤子免征关税。但是他们毫无作为,而且依赖布鲁塞尔“歪曲规则”来补偿它们拒绝改变的做法。
但是现在,两个欧洲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这也正是很多人所担心的,在欧洲,支持真正的自由贸易是如此势单力薄,而支持经过不当操纵的、欧洲版的自由贸易反而大有市场。欧洲的评论家说,推迟让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品生产国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这在过去就是一个糟糕的主意,现在仍然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人怎样在这两个欧洲的战争中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宋新宁教授说,欧盟擅长在艰难谈判中达成最后的一致。这是他们在国际关系和贸易上的处事方式:谈判——让步——谈判。他说,“总是不会轻易达成协议,但最终将达成协议。”所以,我们在纺织贸易中可以利用欧盟这种机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