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
《备忘录》签署后,美国业界欣喜万分,这当然不仅由于他们获得了比欧洲人更长的协议期。
实际上,在协议内容的表述上,中美双方出现了罕见的口径差异——相对商务部公布的21类设限产品,美国方面公布了一个更大范围的数字,指协议涉及34个种类。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2006年-2008年中国输美21类纺织品出口安排”,这些设限产品下细分种类为34种,其中19种为目前已设限产品,其余15种为正在申请设限及最新增加的品种。
这对美国纺织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颇大的收获。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波特曼在《备忘录》签署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这34类产品将占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总数的46%。
这正是美国纺织组织协会感到兴奋的重要因素。协会主席吉姆切内特明确指出,这个协议,将原本不在美国纺织业界拟采用“特保”措施或者难以实施“特保”的20种的纺织服装产品纳入三年的配额控制,可谓是美国纺织业的“意外之喜”。
而据美方计算,包括棉制裤子、棉针织衬衫、内衣等在内的14种美国认为“最敏感的商品”,其2006年的协议量甚至低于实施“特保”下的配额2.5个百分点。而在三年的协议期内,这些产品的总增长幅度也将只比实施特保多出3.8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伦敦会见记者时也坦陈,尽管美方在谈判后期表现出了相当的灵活性,但协议成果依然与中方的初衷有较大的差距。与波特曼侃侃而谈协议成果不同,薄熙来更强调了此次协议达成的社会意义。
原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中国入关谈判法律总顾问张月姣认为,美国业界一直指责中国的纺织品冲击了美国97万纺织工人的生计,但纺织品业在中国涉及的是近2000万人的直接就业,且其中多为低收入职工,纺织业在中国无疑是更加高度敏感的行业;持续不断的贸易摩擦将使一些纺织企业难以为继,从而导致数以万计的工人下岗。张月姣强调,协议的签订有助解决就业和扶贫等社会问题,也是其首要意义所在。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美双方在最后的谈判中均有让步,力促协议达成,一方面是为美国总统布什11月19日访华营造和谐气氛,另一方面亦在为双方的其他外交和经贸事务谈判做铺垫,其中就包括正在热议中的中美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实际上,中美纺织品协议达成次日,美中经济与安全检讨委员会即向美国国会提交年度报告,同时还有一份包含57项内容的建议书。该建议书指,人民币至少应升值25%。
近忧远虑
尽管协议的达成使得未来三年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可以预见,但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失。
就在对美国政府表现深感满意的同时,美国纺织组织协会仍不忘强调“协议并没有消除来自中国的威胁,而只是推迟了。”他们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和采取多种不公平的贸易手段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求美国政府继续在汇率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据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副处长曹学军介绍,中国纺织行业在相当长时间里始终受到苛刻的配额限制。国际市场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