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评价,中国服装业近些年来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设计、加工、面料、销售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小幅度的提升。但即便如此,中国服装在品牌之路的开拓中仍然步履蹒跚、收获甚少。
经济学家认为,名牌已成为国际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若没有一批知名企业、一个企业若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落在人家后面。当中国服装业迈入后配额启动元年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将在没有政策保护的情况下,与世界级企业的大量强势品牌的较量。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国产服装供过于求的同时,高档和中高档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北京顶尖的专业市场如王府、国贸几乎被国际名牌所垄断,而高档百货商店如赛特、燕莎等国内自主品牌仅占到40%左右。在SOGO、百盛、中友等中高档商场能与国际二线品牌同场竞争的已是国内一流品牌了。
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正在加大对服装纺织品行业的改造力度,不仅巩固了原有的地位,而且在水平上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他们以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性为竞争手段。不仅走“高档次、高价位”的道路,而且也走“高技术、低价格”之路。面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国际竞争则更趋激烈。
因此,中国服装业要在世界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市场开放化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全力以赴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毫无疑问,著名品牌具有超出该品牌所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创利能力。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看,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仅占30%,剩下的70%来自于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等诸多环节。
需要承认的是,中国制造的服装数量虽已超过世界各国产量的总和,并占据着全球1/5的市场,但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一个著名的国际品牌,中国服装业还将面临升级现有产业形态,形成从产能到品牌输出的全面竞争态势。
中国服装业为了心中那块永远的中华牌,实在有些前赴后继的精神。作为行业协会的权威组织———中国服装协会奋力托举中国服装自主品牌的壮举,也确实令全社会为之动容。
从风格、品质、策划、创新、潜力、营销、公众、价值等方面评价中国原创品牌。为的是让中国服装品牌早日在国际上赢得话语权,赢得尊严和尊重。
一般来说,品牌建设要经历一般品牌、区域品牌、国家品牌、出口品牌、国际名牌等发展阶段。中国服装业在经历了一系列品牌历程的变迁后,正在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协调国内国际市场,向世界名牌进军,振兴中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