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和格局
自上世纪80年代殷始,我国在厨房能源的利用上经历了由用煤到用气、用电的革新演进,厨房作为家居饮食环境的核心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厨房建设由功能型、配套型进入了生活舒适艺术型的发展阶段,厨房设备由简单的搭建进入到橱柜单元的专业化制作阶段。目前城市居民家庭整体厨房拥有率只有2%,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家庭橱柜拥有率达到了3%,而中西部地区仅有0.5%左右,根据权威调研公司统计,整体厨房在2003年全年销售46万套,而在2004年上升到76万套,预计未来三年整体橱柜产品的潜在市场将会达到310万套,增长率为120.7%,若按每套平均2万元计,则有620亿元的市场空间。在当前,行业内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设计、服务、创新、质量、配套、品牌等方面,有序的竞争使行业得以健康成长、规模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小的厂家因品质管理经验不足、营销技术滞后、系统成本管理等原因很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企业兼并的局面,而实力雄厚、大品牌厂家的规模则逐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关联行业的大厂家也看好这份肥牛,也不在“临渊羡鱼”,而是“退而结网”,有好多大牌的家电企业都纷纷投资进入橱柜业。在加上橱柜行业门槛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使得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缺少生产设备,资金不足的企业或个人纷纷加入这一行业,不计其数的“前店后厂”的“杂牌军” 抢滩登陆,先期瓜分,造成“抢单”、“恶意攻击”、“相互压价”等不良竞争现象彼此起伏,对整个行业的经营品质、顾客信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橱柜业目前没有什么准入门槛,过程销售灵活性较大、创造性强、基于购买对象的个性要求较大,所以此行业连一个完整的行业标准都没有,质量标准,尺寸系列,款式风格等,八仙过海、各搞各的的本事,有的甚至没有什么标准,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既而廉价劣质材料和非环保的材料大量采用引发了“价格战”,需求过程充满了不规范的服务和极差的产品交付。致使行业内的“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典型的中国竞争形式,导致市场上产品从外观到功能普遍相同,行业集中度很低,严重阻碍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优秀企业发展的步伐。介于发达国家的厨房设备已经形成高度的系列化、标准化,具有成套性、通用性和互换性。在我国,厨房家具、厨房电器及建筑领域之间仍然缺乏完善的配套规范,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方面,如厨房的净空尺寸,管线的布置形式和接口位置等,厂家的工业化产品在安装中常常不能适应现场的各种情况,需要进行临时修改,这种状况客观地制约了厂家的规模化生产和快速发展,橱柜的个性化与规模化、标准化的矛盾将是短时间内众厂家的瓶颈。乐观的是,凡事利弊同行!这种现状也不断催生中国橱柜行业的壮大及健康发展的变革。随着正规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整个行业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小、弱橱柜企业将在“洗牌”中退出市场。
二、“土洋”与机会
在国内橱柜行业的竞争中,我们不得不关注国际品牌即“洋”品牌的攻城掠地的势头,洋品牌的设计、材料的采购成本、形象传播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以及成熟的价值链管理能力和整体成本管理和运营能力都是国内厂家学习的榜样和面临的压力,我们既要在差距中找到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在差距中找到生存策略。好在橱柜本身并不是高科技产品,目前国内高端橱柜品牌厂家所用的设备、工艺、材料并不比“洋”品牌差很远,所欠缺的只是在产品设计和风格创新方面,二者之间的价位差大到足以抵消“洋”品牌在设计上的优越性;同时橱柜是定制产品,还有一整套繁杂的安装及配套过程程序,在市场占有率不高以及区域市场消费者需求差异大的现状下,“洋”品牌想缩短供货周期及平抑供货成本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形成优势。同时国内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大低于国外企业,中国橱柜生产厂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比如,德国橱柜生产企业的人工成本比中国企业高好几倍,尽管他们通过采用机械化生产来降低成本,但这仍然无法同中国企业相比,一样的配置和工艺必须流程,外国品牌橱柜会比中国品牌橱柜贵1--2倍。当然,我们必须正视本行业的竞争焦点既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我国本土品牌普遍有待于提高;在营销服务方面,国内品牌应不断增加服务的含量,从接洽、测量、设计、安装、过程质量、售后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懈努力,重视细节和成本管理,强化本土品牌橱柜的交货期短,维修及时,服务更周到的优势,赢得中国本土品牌橱柜的性价比持续优势,赶超洋品牌的差距。
三、“概念”与能力
如果您在中国市场打拼过几年,您一定知道中国市场的成长特征,精英人士还会触摸到市场跳动的脉搏,那就是中国行业发展的流芳千古的规律,产品和品牌的概念化和注意力聚焦。橱柜行业也照抄不误,在业内还在对单个组件进行学习阶段时“整体厨房”概念已经到普及阶段了,就这个概念的出现已经让许多厂商不知所措,不知所向!什么是“整体厨房”,整体厨房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将厨房家具与厨房电器融为一体并与家庭装修风格配套的厨房。在产业配套成熟、消费者认知成熟国外,橱柜公司是整体厨房的总承包商,从厨房家具到抽油烟机、冰箱、灶具、烤箱、水盆、龙头、洗碗机,全部由橱柜公司提供,甚至连小饰品都一应配齐。而在国内,不要说电器,有时候连拉篮都是消费者自己购买。可能是消费者习惯不同,也可能中国人特别有精力和时间,愿意去过一个自我“品位”的花钱乐趣,其实整体厨房的标准是建筑设计标准、厨房电气标准及橱柜标准的集成,几个标准要相互兼容,这需要国家牵头,各行业相互配合才行。但在我国橱柜行业内部,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系列化、首先要解决报价方法问题。在国外,橱柜无一例外地采用单元柜报价,而在国内,以延米报价几乎成了市场通用的报价形式。其实这种报价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报价存在不清晰性、含蓄性,容易被不良厂商钻空子;对于厂家来说,这种报价方式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反过来,不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不具备成套性、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了产品的复制力和经验学习,质量难也保证,使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小的厂家没办法实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报价;大的厂家想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报价,却胳膊扭不过市场。在个性化问题上,有的消费者经常把按自己要求的尺寸制作橱柜误解为个性化。其实在世界橱柜流派中,德国体系注重标准化和功能性,意大利体系注重设计风格。未来橱柜业将会分出注重标准性、功能性的品牌和注重设计风格的品牌,消费者可选择适合自己品味的橱柜公司,但不应过分强调尺寸。这也说明我国的橱柜行业的不成熟和消费者的价值认知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