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营销 > 正文
第一品牌:高处不胜寒(一)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营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很多行业巨头都以第一品牌自居,并以第一品牌为荣,甚至在广告中大张旗鼓地“吹捧”,尽管第一品牌并不是是官方公开且正式认可的品牌荣誉,并且如此宣传也与《广告法》相悖。虽然信誉营销具有促销售力,但企业这种“高调”也把自身置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中,作为标杆企业而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很多企业寄托于“第一”,但“第一”却未必能给一些品牌带来好运,甚至个别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地在市场中闪烁了一下,便每况愈下,甚至灰飞烟灭,当年以茶饮料第一品牌自称的旭日升、曾经风风火火于神州大地的保健品牌三株等无数承载着企业人梦想的品牌,都逐渐被市场抛弃。

  诚然,“第一品牌”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并不需要企业或社会力量来赋予,是综合考虑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产品潜力等多项指标的基础上,作为企业品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上打拼获得的,而非单纯以产销量指标或市场份额排序产生,否则只是徒有虚名的第一品牌。当然,也有政策、体制及历史原因形成的“第一品牌”,如国内第一大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移动通讯公司、中国邮政等企业,先天就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这些企业若不经过市场的打拼与磨砺,能成为在市场中领跑的冠军吗?能承载起第一品牌的“重负”吗?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说第一品牌出身于市场一线。

  解读第一品牌

  市场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即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几个品牌所占市场份额的额度。在市场经济发达而成熟的国家,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为几大强势品牌所占有,并且市场占有率总额度要超过70%。

  与这种情况相比,我国极少行业达到了这种品牌集中标准,或者说绝大多数行业正在成熟中。下面是一组市场研究数据,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以皇明、清化阳光、华扬等品牌为首的前十大品牌拥有的市场份额还不到30%;我国白酒行业已五粮液、茅台为首的10个主流品牌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我国掌上电脑(数字PDA)商务通、名人两大主力品牌市场份额已超70%;空调排列前五位的格力、美的、科龙、奥科斯、志高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近50%。

  而作为行业第一品牌,要在这些市场集中品牌中占有优势,甚至绝对优势。举个例子,格兰仕微波炉在我国拥有近7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也拥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拥有近35%的市场份额,构成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而对于童装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不足6%,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领先者皇明市场占有率仅10%,这种状况的行业还很多很多。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在很多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品牌尚未形成,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至少要在20%以上,并且企业还具备保持或继续市场占有率上升的综合竞争能力。

  其实,一个品牌想成为第一品牌,不仅要拥有优势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还要拥有包括核心产品技术的领先能力、市场份额成长性、品牌的保值与增值能力、社会力量(政府、消费者、专家、媒体、行业协会甚至竞争对手的充分认可度等关键要素支撑。如果仅仅从市场占有率来评价第一品牌那是绝对不客观的,也是肤浅的。道理很浅显,广告拉力、促销活动等都可以促进企业销售的提升,乃至体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促销过后则又风平浪精,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高市场占有率只是一种“虚胖”。

  当年PDA大战,名人挑战商务通,在价格战、广告战的配合出现了短期市场份额的超越,但后来又出现了反弹,不能说名人已经成为第一品牌。同时,对于第一品牌的确认最好明细到一个细分行业,而不是把品牌作为一把大伞,能让伞下所有行业、企业乘凉。如果企业想一“牌”飞天而仙及“鸡犬”的话,那就评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而不应寄希望于第一品牌。

  第一品牌风险

  第一品牌的荣誉与风险风险是并存的,并且第一品牌风险丛生,要知道“第一品牌”的光芒也是一柄双刃剑。就如美丽的光环罩在一个人的头上一样,有些人能再接再厉,有些人则沉醉痴迷,最后被光环扼杀。企业亦是如此,当把第一品牌的皇冠戴到头上时,也把企业推到风口浪尖上,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俱增:

  一、社会形象风险。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第一品牌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认可,并且有着其他品牌所不能及的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及品牌忠诚度,更有着社会的高关注度。因此,企业一旦遇到经营危机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社会力量(尤其媒介)的高度关注,进而传播,容易使企业形象一落千丈,使第一品牌黯然失色。

  二、经营心理风险。

  企业一旦第一品牌的荣誉(无论是公认还是自封),都会对企业有一个高的期望值(无论经营层,管理层还是执行层),同时更有一种自豪与满足感,容易形成“骄商”,包括藐视竞争对手和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疏忽,这就是平常多说的“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形成动因之一。同时,还容易产生一种“大手笔”运作企业的决策与执行作风,如企业参与投标一掷千金地去争“标王”、专注于大项目而忽略项目质量、收益等一系列问题。

  三、品牌经营风险。

  品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品牌扩张上,尤其品牌多元化,或者说品牌延伸。第一品牌在进行产品运营、资本运营同时,如因品牌价值可能达到数十亿元而作为一种资源大搞品牌运营,甚至过度开发,这就为品牌经营增添了风险。如果品牌延伸产品关联度高尚可,品牌关联度低则带来了无限风险。搞不好不会促进原品牌升值,还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而贬值。尽管有些企业成功了,但这并不是一种可完全复制的成功模式。

  四、自我印象风险。

  企业一旦做大,企业就很容易产生经营管理上的集权,尤其向核心决策者那里集中。权力集中会导致企业决策层在决策过程中自我意识增强或者产生官僚作风,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风险性。其实,在每个大企业里,老板没们心里都有一个蓝图,如在多元化方面、在经营模式方面、在主营业务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一人一条道,跑到黑啦倒,结果有的就把企业带进深渊。

  五、资金投入风险。

  品牌建设投入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端,是否一个品牌成为第一品牌后就不需要维护呢?当然不是,暂且不说维护品牌形象,先说市场份额,没有广告投入哪有销售上的产出,尤其药品、保健品、房地产等亲广告行业。另外,维护品牌形象的秘密武器公关活动的公益活动而言,哪一个大企业都少不了投入,诸如,否则何谈融入社会并取得社会的认可?为维护品牌上的老大地位,必然要比照竞争对手至少市场挑战者们的投入进行预算或投入,这是一个资金投入的“马拉松”。

  六、市场标杆风险。

  尤其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品牌,就如一个不该做皇帝的人称王,必然引起天下英雄群起而讨伐之。第一品牌总是成为众矢之的,除非它处于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但是,这种情形无们几乎再也看不到了。就拿邮政行业,目前联邦快递、宅急送、中铁快运都在积极向投递领域渗透,百舸争流的局面破冰而出。对于第一品牌,每一个市场挑战者都要直面,每一个市场跟随者都要关注,哪怕在市场缝隙中游荡的拾遗补缺者。更糟糕的情况是,第一品牌遭遇挑战者的品牌联盟,使企业四面受敌。

  第一品牌“软肋”

  第一品牌不意味着处处第一,也不意味着经营管理上天衣无缝,总是可以找到其“软肋”,更何况作为第一品牌“高处不胜寒”,社会力量关注度高,生存环境复杂,与之交手的每一招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能够挑战第一品牌其实就是一种胜利。那么,“第一品牌”存在哪些软肋呢?

   一、第一品牌多元“拓荒”消耗主业。

  很多第一品牌做大后,业务开始发散,市场领域开始多元化。企业盲目多元化,结果荒废主业,而导致企业整体经营失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也有多元化领域里取得成功的,诸如香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虽然有的企业搞多元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企业总体实力得到发展,但是其原主营业务却萎缩,诸如春兰集团。春兰是从空调起家的,1987年就成为中国空调业的老大,并且连续六年保持了市场份额超过60%,但是到2002年时空调市场前五名已没有春兰的影子,恐怕再也难回到上个世纪辉煌时代。尽管春兰进军汽车等领域已取得回报,甚至老总陶建幸也认为家电利润寡薄,但空调界还是认为空调为家电业最后一块蛋糕。

来源:HC360慧聪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