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ult是什么?拆开看是Kid(小孩)加上Adult(成人),合起来指具有小孩心态、个性、趣味的成年人,尤其是指具有上述特征的成年男性。Kidult的最大特征是他们的年龄无论如何都已标示成年,但言谈举止却依然流露出少年的气质。他们可以在思想成熟的同时保留孩童的天性及价值观。
找到“夹心人”特质
Kidult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1985年《时代》周刊专栏作家Peter Martin刊载的一篇文章中。
“孩童化成人”是一种心理需求年轻化的表现,社会的发展和开放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土壤,社会舆论环境的宽松也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增长。从一定意义来讲,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的产物,这种现象确实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丰富了生活。
这些成年人,也许是位居要职的跨国公司总裁,也许是灵感不绝的创作人,也许是老师,也许是记者,也许是高科技人……总之,什么人都好,只要他们仍然对每事每物充满好奇,仍然爱玩,仍然精力无穷点子多多,仍然蹦蹦跳跳不安本分。说到底,他们虽生有成人躯体,却仍然不服膺于成人世界的规条,而更愿留在孩童时代的梦幻里。他们是介乎Kids与Adults中间的夹心人,跨代心灵的混种(Hybrid);一脚踩在成熟世故的成人代,另一脚又不离开天真好奇的孩子代。
他们是不完全的成人,但比起孩子,他们有更多的权力和欲望,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塑造孩子无法企及的欢乐世界——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Kidults不为自己和别人设下界限,而拥有Kidult特性的人,大多是某类精英。他们大多占领着领导潮流的位置,以身上那一半大无畏的赤子精神,为规范重重的成人生活贯注循环不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这个词儿还没出现的好久之前,Kidults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会包括开启人类飞行历史的莱特兄弟。
不可忽略的市场力量
市场商人们已经发现了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尝试去迎合这个趋势。成人的孩童倾向大多集中在大城市的白领行业。他们有着不菲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但是他们几乎不把钱花在任何和家政有关的产品上。这个群体花费很大比例的金钱在酒精饮料、小吃糖果和电影、旅游、体育赛事及时髦产品像MP3、iPod等,当然,还有最新款的手机。
Kidults是成人辈中的捣蛋分子,不受羁绊,喜欢自找乐子,成人也许厌恶他们,但有时又无法不追随他们的潮流。他们很早就懂得许多事物,重视个人形象,在优越环境中长大,有自己喜欢的品牌,紧贴潮流。在美国,他们影响着全国每年6千亿美元的消费,同时透过影响父母的消费,也影响着企业商品的未来规划。美国商管书畅销作家Martin Lindstrom和Patricia Seybold合著的《BRANDChild》特别提到这个现象,认定这些Kidults是不可忽略的市场力量,主宰着现有各大小品牌的前景。任何企业在策划未来时,都必须考虑这群新世代的喜恶、特性,纳入长远营运方向,否则难以长久。
Kidult迷们很多都有物欲,透过消费主义来实践其价值,可以说将童心未泯的表现方式规限于一种消费行为,但未必一定是拜物者,他们收藏的可以是虚物,如童年回忆,在癖好专门店(如Nike球鞋、可口可乐、芭比娃娃甚至王家卫电影商品)中很容易找到Kidult。Gucci、 Fendi、 Louis Vuitton 和 Versace 是他们考虑衣服和附属小玩意的首选;索尼视听装备、Swatch手表、Playmobil玩具……让他们再一次玩味青春。昂贵的消费习惯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表现于流行文化上,我们会看到《哈利波特》系列大卖,攻陷无数小孩和成人的心。孩童商品亦刻意成人化,譬如Hello Kitty,其商品已进军家电用品(如面包机、录像机、咖啡机、吸尘器、微波炉等)、美容用品等。多少人人过中年,仍热情地投入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在Kidults现象下,孩童化社会价值成为主流,中年情怀、老人价值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