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从事服装餐饮业,但经营电脑及配件类企业逐渐增多
在法国巴黎第十一区伏尔泰大街和里卡尔—勒努瓦大街交会处,你会发现100多个中国服装批发企业,它们几乎占据了这一地段所有的商铺门面;波潘库尔街上,300米之内就有
68家服装零售店……十五年前,这个地区几乎还没有一家中国批发商,现在却成为中国服装在欧洲市场的最大集散地,也是继十三区之后,巴黎的另一中国“新城”。有人比喻,“这条小街就像被中国经济掌控了一样”。巴黎在悄悄改变着,或许我们可以说,中国企业也在悄悄改变着巴黎……
中国人海外创业的势头开始引起法国人的关注
2005年5月,巴黎商业法院书记处公布了一份“中国企业在巴黎”的专项调查报告。报告总结说:“在巴黎企业领导者中,来自中国的有3113位,管理着3265家企业,占巴黎企业总数的1.10%。这些中国企业老板人数在巴黎所有外来及外籍企业领导者总数中居第四位,参与着巴黎各类经济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中国企业领导者中,43.6%的人把公司安家在第十一、第十和第三区,而不是传统的十三区。据记者了解,在巴黎以市中心环状围绕的二十个区中,有四个区域与华侨华人密切相关,这几个区域大约占巴黎市区1/5的面积:十三区,聚居着老一代来法的华侨华人及其后裔,华人餐饮业、食品业发达,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成就规模,是巴黎人眼中的“唐人街”;十九区,聚居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主要是温州籍)来法的华侨华人,杂货、副食、进出口贸易做得红火,被称之为“中国美丽城”;再有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三区和十一区,前者主要批发中国的皮具和手袋,后者是清一色的服装零售商铺。
报告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大陆来巴黎做生意的中国企业,这表明中国人在海外创业的势头已经引起了法国人的关注。
与法国同行相比,中国企业更有活力
与法国同行相比,中国企业的优势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很有活力。一是年龄性别方面,中国企业领导人显得“年轻”且“男女比例比较平均”。平均年龄为46.83岁,比法国同行平均年轻5岁;中国女性领导比例占48%,而法国女性领导比例仅为31%。
二是新创办的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其中,64.5%的企业开业时间不到5年,29.7%的企业在5到15年之间,只有4.8%的企业超过了20年。创办新企业的势头在2000年以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2000年在巴黎商业登记处注册的企业有339个,2002年有451个,2004年超过532个。相反,同一时期法国新开办的企业数量和比例却在减少。
三是从企业持续运营能力看,从2003年起,近一半的中国企业每年申报的营业额在10万到50万欧元之间(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相反,同类法国企业年营业状况有好有坏,28.6%的企业年营业额少于5万欧元,超过10万欧元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9%。
四是从事贸易和进出口生意的企业比例增多,其中,40.5%的企业从事商贸活动,28%的企业从事酒店餐饮业,15.7%的企业从事工业生产。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经营电脑及配件、通讯设备、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企业在逐渐增多。
五是企业信贷能力有所增强。在经营活动中,18.65%的企业曾申请过银行贷款,而同类法国企业中这个比率仅为7.25%。这些都表明,在巴黎的中国企业近几年发展良好。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比较明显的主要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另外,这些企业从事的行业和经营项目比较单一。在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商贸企业中,67.5%的企业仍然把个人用品、服装、首饰、轻革皮件等作为主营业务。
中国小企业快速扩张让法国同行感到竞争压力
这些企业的增长无疑对巴黎经济乃至法国经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中国小企业高增长的事实也给法国相关行业带来竞争压力。此外,中国企业参与着法国各类经济活动,他们从事的行业已经涉及到法国人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这些企业及个人也逐渐融入到法国社会。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生活在法国的中国人口约为40万,有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内将迅速增加。这些日渐融入法国社会的中国“移民”必然会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法国。
另据记者调查,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中小企业之外,在法国投资的中国公司中,还有像宝钢、中远、春兰、华为、海尔、TCL这样知名的大公司。巴黎商业法院之所以把目光瞄准这些小企业,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小企业的发展势头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影响不容忽视。此外,最近两年,还有一些规模不大但有明确发展目标的高科技公司日渐走向欧洲。上海一家半导体公司设在法国分部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筹备仅1年就已拿到4个合同。得益于中法两国间为高科技发展提供的便利,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类中小企业还将继续进军法国,开辟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