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在北京召开了"2005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05年度大型零售企业经营情况、2005年度中国零售业百强信息、国内消费品市场及各类商品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以及对国内消费品市场的70种商品的市场销售品牌监测结果。
对于服装行业的经营者来说,了解整体消费品市场、零售业的动态,有助于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服装商品市场的变化。
今年的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已经是第十四届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结果都是工商业界人士极为关注的。尤其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因此,主办方在本届发布会同期举办的第三界工商领袖企业高峰论坛的主题--"下一个五年谁将领跑中国市场",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2005年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以及与会专家们的见解,或许能够给出领跑中国市场的一些提示。
2005年我国消费品市场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消费品市场的运行,把第十个五年规划中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推向高潮。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6.6亿元,同比增长12.9%。这不仅充分反映出近几年来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效力的释放开始加大,也充分反映出了消费品市场的潜力,进一步增强了继续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的决心和信心。
分析2005年我国消费品市场的运行情况,有以下特点或者新的变化。
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实际增长速度来看,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反映出我国消费品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征将突出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二是消费品市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农村消费品市场开始发生质变。一是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创1997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分别增长11.5%和10%,特别是实际增长速度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二是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万亿元。
适度的物价水平促进消费增长。2005年物价水平回落到适度的运行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04年上涨1.8%,涨幅比2004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涨幅比2004年回落2个百分点。从市场总体上讲,保持物价水平适度、温和的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健康增长的作用最大。
中、西部消费与东部增长趋于同速。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中部地区增长13.9%,西部地区增长14%。东部地区平均每个省(市)增长13.9%,中部地区平均每个省(区、市)增长14%,西部地区平均每个省(区、市)增长13.9%。
商品消费结构向"金字塔"演变。这种"金字塔"型消费结构体现于三个方面:其一,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表现出很强的刚性;其二,体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的热点消费品的持续增长;其三,奢侈品的消费趋于活跃。
现代连锁经营方式"短路"价格传导机制。价格传导机制在大部分商品上的失灵,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现代流通连锁经营方式的快速发展。现代流通连锁经营方式,一是使流通环节减少,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二是从生产企业大批量直接进货,大大压低了进货价格。三是大部分零售连锁经营企业,其主要利润来源,并不是来自零售环节的加价,而是来自向生产厂家收取的各种费用,来自生产厂家的返利,以至于以低于进货价格来出售(一些大型批发企业也采取这种方式经营)。价格传导机制被现代流通连锁经营方式"短路"。
促销创新具有重要积极意义。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商家纷纷进行促销手段的创新,加大促销力度,可以说当前商家的促销方式,对于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加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消费品市场的整体变化趋势200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政策措施将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实施,影响消费的教育、医疗费用高、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对这些问题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因此,2006年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好于2005年。
预计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75372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51015亿元,同比增长13.1%,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实现24357亿元,同比增长10.3%。
农村消费品市场稳定加快的态势将得以保持。2006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多,力度强度更大,措施更具体、全面、系统。在中央政策的有利支持下,今年农民收入将继续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消费环境比2005年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改善,农村消费品市场稳定加快的态势将得以保持。
消费品市场物价将适度上涨。从居民的消费变化、市场的商品供求状况和国家宏观调控这三个因素来分析,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2006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可能性都很小,物价将适度温和上涨,这将利于消费的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2006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势头不会减弱,热点消费对于消费品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会减弱。汽车消费市场、商品房消费、手机消费、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消费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动力依然强劲。
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2005年我国零售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发展的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消费品市场稳定中加快增长。零售业已对外全面开放。国家实施培育扶持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千村万乡"工程为一些大型零售企业进军或扩大农村市场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规范和促进零售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这些关系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推动着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或新的问题。
零售企业百强进入新的规模扩张平台。2005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在多年连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规模继续跑步前进,全年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亿元,同比增长26.4%,我国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零售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这标志着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对我国零售业的主导地位已初步形成,对我国零售业、流通业乃至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发挥进入了新的时期,零售企业百强也进入新的规模扩张平台。
国家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政策效果显现。国家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中的17家零售企业,在2005年全部进入零售企业百强中的第一阵营。在2005年零售企业百强前十位中,国家培育的大型零售企业占8位,其商品销售总额增长速度更是高达37.3%,超过百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速度8.1个百分点。这表明国家培育的大型零售企业已成为带动我国零售企业百强规模快速扩大的重要动力。
大型零售企业发展的主流零售业态已基本确立。经过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大型零售企业对自身经营、发展零售业态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型零售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零售业态结构已基本确立,百货店、大卖场、专业(卖)店、超市等市场优势零售业态,成为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或单一或复合经营、发展的主流零售业态。
大型零售企业加快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外资、民营三足鼎立的格局发展。在2005年零售企业百强中,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外资(包括独资、中外合资、境外上市)、民营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6.2%、30.2%和13.7%。虽然目前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占有的比重较高,但民营企业、外资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表现出比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更强的活力。2005年零售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为48.3%和30.2%,大大快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20.4%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
大型零售企业展开以并购为核心的、新的第二轮扩张。进入2005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扩张战略发生了明显、带有普遍性特征的变化,突出表现为收购、并购、资产重组、上市或为上市做准备活动频繁、活跃。
大型百货商店面临新的发展转型期。目前我国传统大型百货商店企业百货店业态的竞争力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从当前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看,大型百货商店又面临新的、更大的竞争压力,将进入新的发展转型期。从国际大型百货商店发展进程看,提高经营商品品牌档次,是我国大型百货商店生存发展的必然之路。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新的扩张高潮。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全面放开以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所表现出我消费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推动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扩张高潮,其特征表现为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数量快速增长、独资化趋势凸显、扩张方式重点向收购转移、加速向二、三级城市扩张,以及本土化进程的加快。
服装商品市场品牌竞争更加激烈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良好,服装商品市场销售活跃。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衣着类商品零售额达201.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监测,2005年服装销售呈现以下特点:防寒服销售势头强劲。受2005年冬季气温变化剧烈的影响,防寒服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0.5%,同2004年相比,增幅高达19.6%。针织内衣裤和西裤的销量同比增长18.9%和9.8%,增幅也明显上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13.4和8.7个百分点;但其他服装类商品的增长速度都不及上年。
女装销售份额独占鳌头。女装在服装类商品的销量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28.56%,其次是针织内衣裤和童装,分别为16.62%和8%。各类服装所占比重基本和上年同期持平。
打折返券促销力度逐年加大。打折、返券等促销手段近年来一直与服装销售密切相关,2005年这一特点更加突出,不仅名目繁多、周期缩短、频率增加、范围扩大,而且换季打折的时间也较往年明显提前。特别是女装成为各大卖场打折促销的重点。
假日服装市场消费增势趋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日期间的消费正逐渐由以实物消费为主转向旅游、文化、娱乐等非实物消费为主,服装作为主要商品之一,自然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平时不少商场借节造势,促销活动频繁,使得节假日服装市场的吸引力和新鲜感大不如从前,假日服装消费增长也随之趋缓。
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一些具有优势的服装企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也成为服装市场的亮点。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70种日常消费品的品牌监测结果看,14种服装类商品中,只有男西装、女装、西裤、女性内衣、羊绒羊毛衫和皮革服装的市场综合占有率稍有上升,且上升幅度均比较小。14种服装类商品中,羽绒服商品的品牌集中度比较高,前十位商品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超过50%,前三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超过40%。而女装、夹克衫的品牌集中度最低,前十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均不到20%。
品牌增多竞争更加激烈。服装市场中,除个别种类商品市场集中度上升趋势明显外,多数产品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特别是T恤衫、童装、夹克衫三种商品连续三年平稳下滑。
女装市场外资品牌比重明显上升。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统计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排名前十的女装品牌中,外资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比2004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国际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目前,我国的高端服装市场几乎完全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地的服装品牌占领,国产服装正逐渐由中端向中高端迈进。
2006年服装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放,将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开设大型服装专卖店。例如,西班牙知名服装品牌ZARA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开设一家2000平方米服装专卖店,同时上海的第二家店也将开业,此举开创了国外单个品牌开设大型服装专卖店的先河。除ZARA外,GAP和H&M等国外品牌也准备进入中国。
国际知名品牌大型服装专卖店将对国内服装市场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
对服装品牌竞争力的要求。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从设计、营销、快速反应等能力上看都还缺乏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仅以西班牙大型服装零售商ZARA为例,其品牌以快速反应著称于流行服饰业界,产品更新周期大大快于国内企业。ZARA这样的国际服装零售巨鳄的进入,将对国内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形成强大冲击。
对服装消费群的分流。目前百货店是国内市场销售中高档服装品牌的主渠道之一,服装销售所占的比重最大,ZARA等国外品牌大型服装专卖店的开设,很有可能将不少消费者从百货店吸引到这些服装专卖店去,对百货店的服装销售形成较大冲击。
对服装销售终端经营模式的挑战。目前百货店的经营大多以招商、联营、代销、柜台出租为主,自主经营所占的比重较小。外资品牌的进驻,将改善国内服装品牌的经营方式和环境,提升国内服装品牌形象,加快向品牌经营的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