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模仿如饮鸩止渴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伴随着国内家纺市场的整个发展历史,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与技术、市场的原始积累。但我们总能看到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以及西班牙、意大利以及韩国韩流的影子,国内厂家基本上停留在以仿为主的阶段。这不能不说是国内家纺企业的集体耻辱。
中国10多亿的庞大人口,培养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家纺市场。国家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等的迅速增长,都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国内家纺企业在赶超世界纺织强国的道路上,似乎走上了一条机械模仿的不归之路。多年来国内家纺业仿欧洲与韩国的多,原创性少、奉行的是“拿来主义”,模仿似乎成了国内家纺企业的一种潮流。广东一家知名家纺企业的总裁就无奈地告诉《赢·生活》,现在法兰克福很多商家并不欢迎中国企业。这无疑给中国家纺企业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机械地模仿损害了我们的自主设计能力,甚至扼杀了我国家纺设计界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土洋结合品。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占领了部分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这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抛弃囫囵吞枣式的拿来主义,细细咀嚼中华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精髓,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家纺设计的独特魅力,而这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品牌影响力无法恭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家纺品牌进入了大调整与大组合阶段。珠三角与长三角在布艺发展中形成两只并进的车轮,成就了一批有影响的骨干企业。“造势”“造市”的口号推动着这个行业加快改造的步伐。
但我国家纺行业仍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没有真正有实力,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令人欣慰的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之中。市场竞争与行业竞争两条轨道在“品牌效益”旗帜下驱使厂商重新定位,找回自己本来面目。建立品牌形象,正逐渐成为家纺行业的共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走品牌之路是推进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需要。据了解,我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了从原料到最终三大成品(服装、家纺、产业用),棉、毛、麻、丝、化纤、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机等行业,以及教育、科研、设计等完整的纺织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品牌是产业价值链中最终端、最核心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讲,品牌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技术的影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陈锦华表示,“没有知名的品牌,单纯靠低价竞争,我们成不了优秀企业,也不可能真正做强做大,而只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家纺企业宜痛定思痛
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在服装、装饰、产业三大类纺织品中所占比重较低,约20%多点。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三类纺织品的消费约各占1/3,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占40%左右,中国三大纺织品结构为68:22:10。这也表明我国家纺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本质上看,家纺企业仍属于传统行业。面对设计、品牌、文化等瓶颈,我们要以新的经营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在专业化分工与整体配套的大家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重视产品设计与产品质量,用个性化、时尚化与多样化来树立产品风格、品牌风格。注重多种模式共存的产品定位与销售方式,选择不同的设计风格。
当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同时打造强势的国内家纺品牌,最终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作者: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