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竞争力系数(又称特化系数或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它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种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商品的竞争力指数越接近100%,竞争力越强;反之,越接近-100%,则竞争力越弱。(8月9日 中国第一纺织网《中国纺织行业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今年是我国与欧盟、美国重新签订纺织品贸易协议后的第一年。尽管遭遇到“纺织原材料涨价、能源紧张、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各种贸易摩擦不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达到640亿美元(含94章褥垫、睡袋及寝具等),同比增长24.49%。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先生据此认为,我国纺织出口贸易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行业一直期待的一个出口结构转变的良好势头正在形成。高副会长还特别指出,由于对设限产品实施出口配额管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出口价格的提升,但设限类别的产品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比例越来越小。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设限类别产品15亿美元,对欧盟出口设限类别产品14亿美元,总共29亿美元,仅占同期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54%,这么小的比例对整体价格水平提升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微不足道。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指数的提升反映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说明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才是价格指数提高的主要原因。
此外,出口市场分布更加合理,改变了过分依赖欧美市场的局面。以美国市场为例,2005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占美国进口市场的33%。而今年所占比例下降至26%,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整体仍保持了24.49%的增长幅度,说明我们对其他市场的出口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上半年,我国对欧美周边国家的出口增长幅度较大,这其中含有转口贸易的因素。对于合法的转口贸易要支持、鼓励,而对非法转口则应坚决打击。
对高副会长的分析,中国第一纺织网“小马视线”深表赞同,在“小马视线”看来,国内纺织行业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必将带动一个地区的产业经济的更大提升。由此产生的优秀人才,也将在推动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强身健体。
其实,在“小马视线”看来,上半年来的出口形势也已经证明到了非设限地区对欧美市场的替代趋势,分析来看,设限使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出现大幅回落,尤其是设限产品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对欧盟出口增幅回落了45个百分点,设限的10类产品出口下降了29.69%,对美国出口增幅回落了70个百分点,设限的21类产品出口下降了31.71%。与此同时,配额招标致使出口产品的清关率过低。截至7月17日,对美出口的21类设限产品平均清关率仅为21%,最高的847类也仅为42%。过高的配额招标价格一方面令出口商无力承担,另一方面采购商纷纷将订单向其它国家转移。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国家整个纺织品出口趋势的变化确实是非常明显的。
“小马视线”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输欧美的纺织品出口均出现大幅下滑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格局,在配额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之下,纺织服装企业对欧美出口利润走低,势必影响到其对欧美市场出口的积极态度,如果出口企业还想凭借着低成本等因素继续维护欧美市场份额的话,那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面临着下半年出口形势并不明朗、外贸企业盈利前景难以预期的局面。
因此,国内纺织业如果希望未来继续靠低成本等因素继续赚取微薄的利润,这条道路只能是越走越窄,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调整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不管内销还是外销企业,要想保持盈利的水平,就必须开拓的新的思路,进行新的转型,即从常规到独有、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也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具市场竞争力。
本文前面提到的高副会长其实也指出,“十一五”期间,纺织业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不再过分追求出口的增长速度,而是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为目标,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重在增加附加值,关键在于改变出口增长方式。对此,“小马视线”的同事、中国第一纺织网资深分析师陈晓燕的分析则更为具体一些。在今天她所做的《中国纺织行业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中这样写到:近五年来,由于我国外贸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一直作为贸易优势产品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一直呈现下滑趋势,贸易占比由2001年的13.14%下降至8.96%。这一趋势也说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仅靠赚取加工费用的纺织行业由于其自身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出现下滑。
“小马视线”认为,在我们国家,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2005年,纺织工业从业人员1900万。其中1200万人是农家子女。纺织用天然纤维600万吨以上,涉及一亿多农民的生计。纺织工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小企业社会化水平,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利益考虑,将纺织作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支柱产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以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也刺激了纺织能力的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上下游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23600家,增加到2005年11月份的34973家,3年多时间里增加了48.19%。
“小马视线”分析,在“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的区域布局逐渐向沿海地区集中,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纺织产业区域布局已经形成。沿海5省1市纺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的金额以及占全国纺织工业的比重保持稳定增长,中部和西部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小。以棉纺为例,东部沿海9省市棉纺能力就占全国的65.6%,其中,广东一个省牛仔布就占全国产量的43%。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纺织服装出口都有增长的情况下,做为“第一梯队”成员的福建纺织服装出口却在走下坡路,2005年1-11月,福建服装出口额同比增幅仅为0.92%,远低于沿海5省1市同期15.51%的增速水平。据分析,这与福建出口纺织服装以贴牌加工、来样加工、来料加工为主的现状有关,在广东、浙江等省的纺织服装企业迈出了品牌新路的情况下,福建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状况过去20年少有改观,90%以上的企业出口的相对优势都集中在价格上。而且类似福建的落后现状在全国纺织服装业内仍相当普遍。
所有,“小马视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每一位纺织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纺织工业若没有创新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成为不了贸易强国,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也成为不了经济强国。因此,纺织行业已经进入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后记:近段时间,闲暇时分,“小马视线”忙着攻读同事推荐的《蓝海战略》一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还是受益匪浅,《蓝海战略》一书的内容提要这样写到:企业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地竞争。它们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实现差异化而战。然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即竞争激烈的已知市场空间中,并与对手争抢日益缩减的利润额。
那么中国纺织业如何从“红海”迈向“蓝海”?“小马视线”认为,这恐怕不是一句话两句话、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讲清楚的。所以,“小马视线”今天留下这样一道问答题,愿与业界人士常讨论、共思考。
作者简介:martin,上海世之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信息总监、中国第一纺织网主编、行业分析师、时政评论员。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善于把握行业热点,对新闻传播中敏感问题的把握并处理到位。
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