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疆丰富的棉花短绒资源和化工产品尿素为原料、采用环保工艺生产新型纺织面料不久将成为现实。记者9月3日从该所获悉,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精细化工工程中心的“西部开发”重大项目“可降解粘胶长丝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现已通过自治区专家论证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明年底将建成年产100吨新型可降解型粘胶纤维——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C)装置。 据悉,纤维素氨基甲酸酯作为一种新型粘胶纤维,由于以棉花短绒和尿素为原料,无需传统粘胶纤维生产中的二硫化碳作磺化剂,生产过程更环保,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问世就在业界引起震动。而目前国内在CC的合成、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得很少,尚没有自己的专利,而国外产业化做得最好的德国和芬兰却在我国申报了该产品的发明专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CC产业的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CC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不仅可促进新疆优势资源的转化和利用,而且可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纺织业提供新型材料,是一个对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技术、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好项目。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精细化工工程中心开发的以棉花短绒及废旧棉花和新疆产量丰富的尿素为原料生产CC,以降低和消除粘胶工业带来的污染和向市场提供第三代人造纤维素纤维为宗旨,独辟蹊径,重点攻克纤维素水解新型工艺研究和CC的绿色合成,并已取得实验室成果。该项目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在水解工艺的稳定、绿色催化合成CC以及干剂制备上进行深入研究,瞄准国外先进技术指标,使工艺更简单、污染更少,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据悉,到明年底,新疆理化所精细化工工程中心还将与地方相关企业合作完成100吨/年CC产品的中间试验,为产业化做好前期准备,同时还将完成5吨/年CC的纺丝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