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日前中国商务部与欧盟贸易委员会就中欧双方纺织品贸易达成一致协议,昭示国际贸易摩擦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方式得以解决,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今后低质低价产品绝无出路。正如中国对外贸易“蓝皮书”《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坚决反对通过其他手段变相延长配额体制的做法,但中国政府不鼓励企业通过简单的出口数量增长来开拓国际市场,而鼓励通过技术进步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以实现纺织品贸易的平稳过渡,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将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由此,今年5月底在京召开的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特别引人注目,而产业用纺织品如何实现功能化发展,如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成为本届研讨会的焦点。
从本届研讨会上了解到,在当前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膜结构纺织材料和纳米非织造材料最受推崇,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筑、环保、医药、汽车等多种产业。
据专家介绍,由于玻纤和一些合成纤维本身具有强度高、疏水性好、耐腐蚀、防霉防臭等特殊性能,织成织物后再经过适当的聚合物涂层处理,使其功能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纺织材料被称为膜结构纺织材料或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的顶部建设。
国际上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膜结构建筑群,近几年膜结构的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中国膜结构材料发展相对较晚,1997年上海第8届全运会主场馆顶部采用了这种结构,从此翻开了我国采用膜结构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历史新篇。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膜结构材料应用的高峰期即将到来,必将为我国膜结构纺织材料的发展创造良机。
而纳米非织造布是一种复合材料。与会专家介绍说,它是由纳米材料和非织造材料经过一定工艺复合而成,具有特殊优越性能。非织造布是一种高科技新型材料,适应当前市场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纳米技术则是被人们称为继蒸汽机技术、电气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技术。集两者优势,使纳米非织造复合材料成为名副其实的性能卓越的功能性纺织品,它的发展对21世纪的工业、农业、国防、经济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在特种纤维技术方面,日本是世界领先的国家。尽管日本是纺织品进口大国,但日本的纤维和纺织品生产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特种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创汇,获得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在日本,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所用的大部分纤维和纤维产品都具有功能性,属于特种纺织品。日本工厂所消耗的纤维数量,用于产业用纺织品生产的比例高于服装用,而且近几年来日本生产商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倾向性更加明显。目前,日本可以生产世界上大部分已产业化的高强高模纤维。就特种纤维产品的最终用途而言,信息、交通、环境、安全防护以及普通工业如过滤器和抹布等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量越来越大;就特种纤维产品的形式而言,非织造布和复合材料正在受到越来越足够的重视。
美国的研究成果也引人注目。据介绍,美国已将纳米技术融入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正在研制纳米军用服装。美国某军事基地的科学家运用纳米技术改变原子和分子的排列顺序,使纤维具有化学防护特性。经过这一技术处理过的军用服在让清新空气通过的同时,可将生化武器释放的毒气挡在服装之外,从而提高了士兵在各种环境下作战的生存能力。美国一位科学家断言:今后,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高科技的较量远比服装等一般性纺织品领域激烈得多。正是基于这一点,美国相关企业和机构每年都会不惜在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与研发上投入巨资,以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功能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业用纺织品的档次和竞争力,但目前市场上功能性纺织品存在鱼龙混杂,一些产品功能名不符实的现象,已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专家们认为,制定科学的、与世界接轨的功能性纺织品性能标准是当务之急,有关方面应尽快规范其评价和认证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且能够促进出口,减少和避免因标准问题遭受贸易壁垒。
据介绍,目前我国关于功能性纺织品性能评价的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有阻燃机织物、免烫纺织品、防紫外线纺织品和远红外纺织品等,处于标准起草阶段的国家标准有抗菌纺织品和吸湿排汗纺织品两大类。专家认为,总体上讲,我国针对功能性纺织品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还不完善,缺少客观、科学、公认的评判标准。与日新月异的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相比,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显得迟缓和滞后,如“拒水、拒油、防污”的功能纺织品、防辐射纺织品、负离子纺织品等都缺少公认的评判标准,从而导致同一项目因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其结果大相径庭,使用户难以辨别产品功能的真伪与优劣。
专家建议,我国功能性纺织品标准制定与完善工作亟待加强,国家应尽快拿出一个统一、权威、科学的标准及评价体系。同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应与国际接轨,应符合国际环保要求。
来源:C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