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科技信息 > 正文
智能服装小众人群的游戏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科技信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目前,智能服装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它所针对的是一些有此“爱好”,并拥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小众人群。

  对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言,眼下智能服装概念的提出、应用更像个“科幻”故事。在你为其所倡导的未来智能生活进行无限憧憬时,成本过高等问题又会让你觉得这或许将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幻觉。

  区别于传统服装,智能服装概念的推出主要表现在传统服装行业的服装特性与高新技术行业领先技术的结合。一般指装有电子配件和微型电脑的服装,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面料的应用。商家寄希望于这种结合能打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各自市场的突破。

  然而,这种理论上可行,看起来市场前景不错的结合,却因其本身的种种“缺陷”及高额的销售价格而在某些时刻被消费市场认为是企业制造的营销噱头之一。

  智能服装要具有可替代性

  前不久,在智能服装领域颇有建树的飞利浦公司再次推出其新型智能服装。通过生物群系传感器对穿衣人情绪的感知,并将其体现于服装的色彩变化,飞利浦公司成功开发出一套能感知穿衣人情绪的服装。它的出现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而当人们惊叹于服装也能如此“高科技”时,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也发出疑问,究竟谁会买这样的衣服?谁需要把自己的情绪通过服装来展示?谁需要不间断的告诉周围的人此刻他的心情?

  北京纺织服装行业开发中心主任牛金镭对此的解释是,这或许只是飞利浦公司的一次“自我展示”,它所要表达的只是“飞利浦”及“高科技”,而不是“服装”。

  “一个产品的推广就是在讲一个故事,由于人们都喜欢新故事,所以‘新’产品总是会适时出现。然而,故事必须‘靠谱’,必须得到市场的接受、认可,不然,产品也就死了。” 牛金镭表示,“飞利浦说的这个故事,我的感觉是,他强调的是‘飞利浦’这三个字,而不是服装本身。”

  对于飞利浦感知情绪服装的怀疑正是目前智能服装面临的问题之一,即它究竟有没有用?尤其是在国内服装领域,这种怀疑更多,也更强烈。

  据牛金镭介绍,区别于国外智能服装领域首先有需求再生产跟进的普遍做法,国内服装行业往往是由生产厂家研发生产后,再去寻找市场,而这可能造成厂家预期与市场需求的偏差。

  目前,国内服装行业所推出的一些智能、功能化服装存在着营销噱头太多,而实用性却不强的问题,一些企业“别巨匠心”地开发了拥有许多功能的服装,然而,消费者在购买后,却发现一些功能可能是他以后永远都不会使用的累赘。

  对此,牛金镭认为,这种由生产厂家将新概念推向市场的方式,它的成功基础是产品具有对原有传统产品的可替代性,如果缺乏这一要素,它很难成功。

  “我个人觉得,功能性服装的发展需要适应某个特殊的环境,这种服装需要在特定环境中加特殊、有用的功能,才能有效推广、发展。如在登山时,一些有助于登山的特殊功能服装就可能取得不错成绩。”牛金镭表示。

  智能服装面临价格难题

  除了产品定位、功能设置契合市场需求外,智能服装眼下面临的难题还有终端销售价格过高及如何保障安全性等问题。

  瑞典时装零售HennesMauritzAB就曾对外表示,开发智能服装还为时过早。一方面价格超过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接受能力,不适合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高科技服装的安全性还不能保障。

  另一家全球服装巨头KSI公司的常务董事WolfHartmann也表示,各种智能服装的概念虽然吸引人,但是否有利可图却是最大问题。服装面对的是大众市场,因此最终成品必须价钱合理,让消费者负担得起。

  由于智能型服装的出现及大范围应用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服装行业的有效整合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其中的花费巨大。面对智能服装还未形成产业化发展,以及智能概念大多处于原型阶段的现实,研发费用及相关人力成本的开支都将体现在智能服装的市场价格上。而最终,高额的销售价格将使其很难在大众消费市场中大幅拓展。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智能服装也将面临考验,如装有电子配件和微型电脑的服装在雨天被淋湿时,是否会更容易遭受雷电的袭击等。而要解除人们对此的疑虑,智能服装需要在设计等环节上做大量测试。而这,也需要开发智能服装的企业支付更多的费用。

  目前,智能服装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它所针对的是一些有此“爱好”,并拥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小众人群。

  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在做出购买决定时,往往不是因为衣服有多时尚和实用,一定程度上,这些智能服装被他们看作是一件“玩具”,服装本身属性的外在表现并不明显。

  而若要将此“概念”推广至大众消费市场,形成产业化、降低成本等工作必不可少。如WolfHartmann提出的由供应商分担研发成本降低产品售价的建议就是一个不错的设想。
来源:服装时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