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科技信息 > 正文
“涨声”四起 服装要和低价说Bye-Bye?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科技信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生意社10月29日讯 

  逛街小记

  一次失败的砍价

  “这格子衬衫有点贵,给我便宜点。”

  “不能再低了。”

  “以前我买的同一款比这个便宜。”

  “现在原料都涨了,来货价高了,这个价钱真不能再低了。”

  以上是几天前记者逛街买衣服时与一位服装店铺主的对话。

  几番砍价不成,又因是心仪之物,最后只能以高出以往不少的价格买下了那件衣服。说实话,还真是有些心疼多花的银子。

  赶上周末,又正是“凉风瑟瑟秋意浓,催人快把冬衣换”的季节更替之时,于是约上两个“闺密”一起去逛街。

  那天,我们事先拉了一串长长的购物清单——棉衬衫、牛仔裤、风衣、丝巾、秋季长裙、厚丝袜等等,以及其他在逛街途中可能随时吸引我们眼球的漂亮衣物。

  我们先来到了卖牛仔裤的摊位前,三个人一头扎进去,脱了这件穿那件,试穿得不亦乐乎,待到大家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款式,决定以集体的力量跟老板讨价还价时,可谁成想老板就是不给“面子”,尽管我们三个人一起要买6条牛仔裤,可他仍然坚持每条只便宜20元,最后没办法,我们每人都只买了一条,走人。

  随后的购衣砍价过程也差不多如出一辙,几乎都不成功,而店主拒绝我们砍价的理由也惊人的相似——原料涨了,拿货贵了,没那么多利润了。

  本来乘兴而来,素有砍价自信的我们在和若干店主几番较量之后都不免有些丧气。

  “怎么衣服价格都涨了啊?怎么一点都砍不下来啊?”几个人一路不停地嘟囔着。

  最后,我们只能摸着干瘪的钱包和为数不多的“战利品”早早“打道回府”。

  成本上涨谁“埋单”

  价格是当前人们谈及最多的一个话题,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同样如此。

  在用工成本、土体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棉价飙升等种种因素作用之下,服装价格上涨与否已经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

  “服装涨价是水涨船高的事情。”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如此判断。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传统的服装加工制造成本构成中,原料成本占到了60%~75%,加工制造成本仅占25%左右。现在的情况是,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在上涨。制造成本刚性上涨必然向下一个环节传递,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服装,不涨价就要亏损,这就是水涨船高的道理,也是市场作用的表现。”

  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连红也表示,棉价已经涨得有点不正常了。在当地协会此前召开的一次会上,几家大的纺织企业纷纷表示,已无法承担如此之大的成本上升压力,要提价。

  刘连红认为:“上游的涨价压力肯定要向下游传递。因为上游企业无论如何去调整产品结构、压缩成本,都不可能消化眼下如此大的棉价上涨压力。”

  事实上,据刘连红介绍,河北的部分服装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价格。比如一些裤子生产企业已经将批发价格上调了五六元。由于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涨价得到了下游企业的认可。

  另据《石狮日报》日前报道,不少泉州的品牌服装企业也已开始提价。如特步近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服装类产品平均售价增长了13.9%。“对于我们服装类产品而言,上涨通道刚刚打开,提价或成为趋势。”特步一位市场部经理表示。

  上游成本压力向下传递,服装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定势,但这种压力并不能百分百的传递至终端,完全由消费者“埋单”。

  蒋衡杰特别指出:“涨价是肯定的,但能涨多少,消费者会不会接受,则是企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涨,企业受不了;涨多了,消费者不买账,一切都是空话。所以这个度企业一定要把握好。”

  晋江一位服装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对于终端零售市场的提价幅度,不同的企业,其销售、定位不同,定价话语权也不同。品牌附加值大、利润高的企业,不会因为这次棉花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受到太大影响;但对于出口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影响会比较大。

  在蒋衡杰看来,此次成本上涨虽然是对服装行业的一次严重考验,但也是全行业加速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契机。因为,市场因素将逼迫企业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

  品牌服装涨不涨

  棉价上涨就像传染病毒一般,首先波及织布业,然后向印染、服装及辅料制造业传导。事实上,上半年由于原料库存尚充足,棉花涨价似乎并未反映在春装和夏装上,直到秋装上市,“棉花涨价症候群”现象才开始充分体现。

  面对棉价上涨,品牌服装企业是否也会随之而涨,我们听到两种声音:涨和不涨。

  持上涨观点者认为:经销商和零售商理所当然地想把增加的支出转嫁给消费者。如运动服装品牌“李宁”在6月份曾宣布,第四季度的服装产品零售价提高17.9%。

  在采访相关企业时,持涨和暂时观望不涨者各有支持者。

  “今年服装涨价主要还是受棉花等原材料上涨的影响。”说到涨价二字,重庆某西服品牌的总经理很头痛。他表示,现在的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了20%,甚至更多。

  幸运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加明对涨价毫不讳言:“凯宾科特品牌是一个皮装品牌,现在也提价了,提了20%左右。因为我们的皮衣定位在中高档,消费人群对于提价普遍接受。”

  韩加明表示,虽然棉价提价对皮衣皮草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皮草皮衣的原材料价格也上涨了,仅皮革价格就上涨了30%。

  持不涨价观点品牌企业的论点在于,服装品牌价格的制定是个综合因素,不会因为某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焱在谈到服装价格时说:“棉花上涨,我们内销品牌并没有跟着上涨。外销的价格很透明,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会随着市场变化而改变,因此对于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客户是可以接受的。内销部分定价由于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对利润空间更大,因此我们现在并未因为棉花价格的上涨而提价。”

  赵焱还谈到:“很多品牌选择企业自己消化成本上涨因素,因为大众消费品的价格需要大众能够接受。品牌不希望因提价流失消费者。因此,我们选择牺牲些利润,让利消费者,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相对固定的消费群。”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很多品牌对于产品价格采取的是谨慎态度。

  派克兰帝副总裁吕智勇表示,派克兰帝没有因为棉价上涨而考虑涨价。“我们不会把成本上涨因素直接转嫁给消费者。”

  “遵循自己的规律成为派克兰帝应对棉价上涨的措施,派克兰帝会关注市场情况,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成长规律来确定自己的价格体系,不会因为某一因素的变化而贸然调整产品价格。因此这次棉价上涨我们选择自己消化。”吕智勇如此说道,但他并不否认服装价格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于棉价上涨对服装企业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涨势过快地传导到服装产品价格上,将使棉产品需求受到抑制。为规避成本大幅度提升,今年秋冬季服装面料的构成可能会有较大调整。服装企业可能会降低棉装的比例,扩大涤纶、水洗等服装面料的投入;或在棉服中降低棉的含量,添加更多的黏胶、化纤、聚酯纤维等成分;在采购环节将会更加精挑细选,选择性价比更合适的面辅料。

  就在国内服装出现上涨潮时,中高档服装产地欧洲的服装价格却因为汇率的下跌有了下调空间。目前的秋冬欧洲服装其实已经有部分品牌开始悄然下调价格,有的降幅达到了10%,但大部分进口服装的价格还是维持不变或略有上调。

  进口品牌价格和国内品牌价格的变化会否导致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降低?这也需要国内各服装品牌仔细思考,认真考察市场的变化。

  总之,服装价格涨或不涨,最终是市场说了算。

  涨价面面观

  “涨声”四起

  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一牛仔裤批发摊主说:“今年牛仔裤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5%~5%,制作牛仔裤的普通布料每码平均涨了2~3元。”

  天津,大胡同天奕商城。一位销售儿童秋衣裤的店主表示,由于进货价格提高,现在一条儿童秋裤卖15元,比去年涨了1块多。

  石家庄,金亿城服装广场。一位品牌代理商无奈地说:“这几个月,厂家给出的出厂价直线上涨。一套100多元的棉服,一个月来涨了十几元。”

  重庆,朝天门市场。刚刚上市的冬装,同样的面料,目前售价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0%左右。“以羽绒服为例,去年加工一件的费用仅60元左右,今年最低也要90元。”朝天门服装企业协会负责人说。

  西安,某大型超市。一套全棉的某品牌内衣,售价从69元调整到了75元;一件全棉的西裤,售价也从229元上调到了279元。

  浙江慈溪,三北服装市场。一位常年从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进货的女装店主说:“之前进货没觉得有什么价格变化,进了几次秋装之后才发现,批发价涨了。一件短款棉质秋装,去年的批发价30元左右,今年要35元。”

  湖南岳阳,市内繁华商业区的一家批发市场。一件棉质的长袖内衣的批发价格比去年高了15%左右。“这种纯棉内衣38元一套,涨了5块钱。这种内裤以前批发9块钱,现在13。”一位摊主介绍道。

  海口,某童装批发市场。商家打出的优惠活动虽然破吸引眼球,但由于每件童装批发价格较同期平均提高2至4元,童装市场内一片凄凉,前来购买童装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纵观中国服装批发市场,涨价如同潮水般蔓延到各个地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成人装到儿童服,从内衣到外衣,无一例外。

  不仅是批发市场,大型商场里服装价格标签上数字的节节攀升也让人“胆战心惊”。武汉一家大型商场的一些主推棉质服装的品牌,秋装外套一件在600元到800元之间,棉针织衫一件近800元,短款棉服一件近900元,均比去年上调了20%左右。再看天津,大商场里的一些儿童棉质上衣,去年还有百元以下的产品,但今年各品牌的定价却大多在一百多元至二百元左右。更多的人则在抱怨:“去百货商店买了一件毛衫,半个月工资就没了”、“一件普通的衣服动辄五六百,千元以上的标价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从品牌公司的情况来看,一些大的服装上市公司的相关财报也显示了服装零售价走高的事实。如特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服装类产品平均售价增长了13.9%(为人民币52.5元);安踏的财报显示,服装类产品售价上升7.1%(为人民币49.6元人民币);李宁公司今年6月也宣布,今年第四季度将鞋类和服装产品平均零售价分别提高7.8%和17.9%。

  网店也未能“幸免”

  既然百货店和批发市场的服装价格不是让人乍舌就是让人觉得不划算,那么消费者就开始考虑另辟蹊径了——网店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吧。

  可是当大众消费者满怀欣喜地涌向网店时,却失望地发现网店并没能置身度外,也跟风涨了起来——虽然价格涨得没有太离谱,但终究还是涨了。

  一位在淘宝上开店一年有余的淘宝店主告诉记者,最近去进货时发现价格涨了好多,都提了有10元以上。

  “有一款秋冬男士棉衬衫,在上半年45元就能拿到手,但现在已经提到了56元了。”她说。

  为了应对进一步的涨价潮和担心批发价格继续看涨,一些服装店铺经营业主开始了囤货。

  有的店主早在七八月份就得知了一些品类服装要涨价的消息,于是就有意识地多囤了货。“现在卖的大多是之前存的货。估计未来几个月涨价幅度还会继续扩大。”一位店主告诉记者。

  还有的店主是通过平时熟识的几个人一起抱团去批发一些大众适销款式,“算是先囤货了。”他们说。

  涨价背后

  作为服装产品主要原材料的棉花,其价格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14873元/吨。2010年3月初,突破了15000元大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3月末又达到了16007元/吨。6月22日,突破了18000元。9月下旬,国内棉花价格更是每天以数百元的价格飙涨,整个9月份,棉花价格涨幅超30%。终于在9月27日,一跃超过了21000元,达到了21255元/吨。

  截至10月15日,现货市场上,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已经达到了24177元/吨。以上每一个数值都是对以往10年来棉花价格的再度刷新。

  同时,作为服装成分之一的粘胶短纤涤纶短纤等材料也呈现出大幅上涨之势。

  原料的上涨,无疑可以看作是服装终端价格上涨的重要诱因之一。因为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迟早是要传导到终端销售价格上,即使服装生产企业愿意将其中的成本上涨自己消化掉,但也只能算是权宜之策。

  除了原料成本压力,来自商业地产成本的压力亦不小,也可看作是服装终端价格上涨的又一主要原因。以杭州为例,在杭州市区里适合开服装店的店铺,每年租金都呈现稳步上涨态势,据当地知名房地产公司的统计,这个涨幅基本在10%~20%之间。而一些地段好的商铺,两三年涨一倍已经司空见惯。

  在广州白马批发市场,很多商户已因为高涨的店铺租金而加苦不迭。以位于白马批发市场5楼的一个20多平方米的档口为例,每月租金已从5万元涨到了7万元,而这还不是黄金楼层的价格,同样面积换到好的楼层,租金要达到每月10万元。

  还有一个因素也应看作是促使服装价格高涨的原因——劳动力成本上涨。前一段时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招工难”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工资涨”。其实不仅是工资,现在工人对其他福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企业不得不再拿出更多的财务支出来满足这部分要求。据悉,匹克在“薪金、工资及其它福利”这一项的开支由2009年的6.75亿元上涨到2010年10.17亿元;安踏的员工成本由2.37亿元上升到3.05亿元;特步的员工成本也较上一年有所上升。大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众多的中小企业,他们的劳动力成本负担之重不难想象。

  独家调查

  日前,记者针对普通消费者对近期服装价格变化的感知和由此带来的消费行为改变,以及对未来服装价格的心理预期等问题进行了小样本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128份,共收到有效问卷104份。

  此次调查对象主要为中等收入的都市中青年人群,调查地点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等一线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的调查对象感觉到了近期服装价格的上涨,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可接受的涨价幅度非常有限,同时六成多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因服装价格上涨而缩减近期的购衣开支,并且在心理预期上,近六成的调查对象看涨未来的服装价格。

  具体来看,感觉到服装价格上涨的消费者为绝大多数,占到所调查样本比例的72.1%;56.7%的消费者能接受的涨价幅度在5%以下,仅5.8%被调查的消费者可以接受10%以上的涨价幅度;65.4%的消费者表示会因为服装价格上涨而缩减近期的购衣开支,另有34.6%的消费者表示相反;认为服装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的消费者占59.6%,有27.9%的消费者认为无法预测服装价格是还会上涨,仅有12.5%的消费者认为服装价格不会继续上涨。

来源:中国服饰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